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农民向城市迁移是现代世界各国经济社会发展中的一个必然趋势。随着经济和社会的不断发展,中国的人均国内生产总值达到8016美元,中国的城市规模在不断扩大,城市化水平也在不断上升。1978年我国城镇化率17.92%,2015年城镇化率达到56.1%。但我国真实城镇化水平并没有表面数据显示的那么高,这主要是由于我国市民化程度并不髙导致的。我国存在着大量的农民工,他们驻扎在城市,但身份却在农村。2014年我国农民工总量达到27395万人,占乡村人口总数的42.72%。如此庞大的农民工群体亟需得到安置和解决。本文主要基于成本—收益理论和推拉理论,同时通过调查数据实证研究了这种影响。并将社会保障细分析了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的理论机制分为多个因素。得出结论:第一、社会保障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具有显著的影响。尤其是养老和医疗保险的缴纳。第二,住房公积金的缴纳能显著影响农民工市民化意愿。而住房支持的影响作用则不大。第三,是否签订劳动合同对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影响显著。第四,子女教育也影响这农民工市民化意愿,入学越容易,入学成本越低,则市民化意愿越强。本文根据现有文献、官方公布数据及相关调研,对农民工的社会保障现状进行了分析。农民工普遍参保率低、就业和住房等现状差。本文提出了相关对策建议。主要包括:要整合城乡居民各项保险制度,完善农民工住房公积金制度。通过提供土地供给、抑制投机来稳定房价来降低农民工市民化成本。解决劳动合同签订率低的问题,切实保障农民工利益。同时可以通过加大城市教育投入、提升农村教育水平来解决子女受教育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