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hsa-miR-195、hsa-miR-497抑制CD274(PD-L1)对乳

来源 :广州医科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hcai518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根据GLOBOCAN(http://globocan.iarc.fr/Default.aspx)世界卫生组织下属的国际癌症研究机构公布的数据认为乳腺癌是女性最常见的肿瘤之一,在全世界范围乳腺癌发病率是仅次于肺癌及结肠癌的第三大肿瘤,仅在2012年全世界范围内就有超过170万人被诊断出乳腺癌,每年超过100万人死于乳腺癌[1,2]。乳腺癌的死亡率在北美及欧洲一些发达国家呈现下降的趋势[3],不过在一些亚洲国家,例如中国,乳腺癌的发病率及死亡率仍在不断上升[4]。传统的乳腺癌治疗方法有手术、化疗、放疗、内分泌治疗及靶向治疗等等,而随着治疗手段的丰富,乳腺癌病人的治愈率及带瘤生存时间得以大大延长,总体的乳腺癌病人生存率也是得到大大的提高。但是某些晚期乳腺癌病人,年轻的乳腺癌病人或者某些特殊分子病理类型的乳腺癌病人往往疾病进展很快,肿瘤转移、耐药往往难以得到控制,病人的预后也较差,机体免疫功能被抑制非常的常见。随着病人免疫功能的下降,患者机体自身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均受到抑制或功能失调,并且因为免疫功能的紊乱往往导致化疗的使用也收到限制。如果使用足量的化疗剂量会导致机体免疫细胞被化疗药杀伤,如果不使用足量的化疗剂量则会导致肿瘤得不到有效的治疗。因此导致了一个恶性循环,并且在这过程中肿瘤的耐药、转移,疾病的进展就会随之而发生。随着2015年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提出了―精准医学(precision medicine)‖计划,―精准医学‖发展日益得到进步。其中肿瘤患者的免疫调控机制,肿瘤微环境的研究也为免疫治疗的发展打下了夯实的基础,但是乳腺癌患者的免疫调控机制复杂,调控因素多种多样,所以目前对乳腺癌免疫治疗及调控机制目前并没有得到充分的研究。
  B7家族是重要的免疫共刺激信号家族,我们都知道T细胞的活化需要双信号刺激,一个APCs所呈递的MHC-抗原复合物刺激信号,第二个是APC上的协同刺激因子B7家族及与T细胞相互作用产生协同刺激信号。B7家族不仅提供了正向刺激信号,同时也提供了负性调控抑制T细胞应答[7]。许多研究发现,肿瘤细胞上表达了多种B7家族负性调节信号受体,如PD-L1,CTLA-4等可以抑制机体免疫反应,导致肿瘤免疫逃避[8]。
  目前研究发现在肿瘤免疫中起重要作用的CD274(PD-L1,B7-H1)是在1999年首次被克隆出来[9],随后CD279(PD-1)也被鉴定出来与CD274(PD-L1)是配体与受体的关系[10]。而CD274(PD-L1)在人类肿瘤的表达谱已经被揭示研究过了[7]。除了肿瘤细胞外,在人类肿瘤相关的APC中包括肿瘤微环境树突状细胞(DC),肿瘤引流淋巴结DCs[11,12],巨噬细胞[13,14],成纤维细胞[15]和T细胞[16]都能观察到高水平的CD274(PD-L1)蛋白表达。CD274(PD-L1)表达可以被许多细胞因子诱导或维持,其中干扰素-γ(interferon-γ,IFN-γ)是最有效的[17,18]。肿瘤浸润性T细胞(tumor infiltrating T cells,TIL),IFN-γ信号基因和CD274(PD-L1)之间的关系表明,效应T细胞衍生的IFN-γ有助于在肿瘤微环境中高水平的CD274(PD-L1)表达[19]。因此免疫诱导肿瘤细胞高表达CD274(PD-L1)被认为是肿瘤细胞针对免疫攻击所产生的适应性抵抗机制[20,21]。目前临床上也已经开发出了相应的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如CTLA-4阻断抗体“ipilimumab”,“Tremelimumab”,CD274(PD-L1)阻断抗体“nivolumab”,“pembrolizumab”。他们通过阻断免疫检查点识别与结合从而增强T细胞对肿瘤细胞的识别和杀伤,增强T细胞抗肿瘤治疗。
  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https://cancergenom e.nih.gov/)数据库是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National Cancer Institute,NCI)和美国国家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 RI)的一个合作计划,在2015年12月13日正式启动。目前已经成功绘制了33种癌症综合的、多维度的关键基因变化图谱。TCGA数据库创造了一个基因数据分析渠道,能大规模且高效的收集、分析人类组织中基因组的变化情况。miRNAs(MicroRNAs)是一类内源性非编码单链小分子RNA,一般长约21~25个核苷酸,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miRNA对靶基因的调控表现在转录后水平上,通过对靶基因mRNA的3’端非翻译区域(3’-untranslated region,3’-UTR)切割或对其翻译抑制两种机制来下调靶基因的表达。这两种机制的选择主要取决于它与靶基因mRNA序列互补的程度,如果miRNA与靶基因mRNA完全互补,miRNA将通过切割方式来调控靶基因;如果miRNA与靶基因mRNA不完全互补,miRNA将通过翻译抑制的方式来调控靶基因;并且对靶基因翻译的抑制可能需要多种miRNA分子的协同作用。miRNA对靶基因mRNA的切割是大多数植物、病毒和部分动物的miRNA调控靶基因的方式[5]。miRNA可以指导对靶基因mRNA的多次切割而本身保持完整,这种作用方式与siRNA类似。而在动物体内,大部分miRNA不能与靶基因的mRNA完全互补,故被认为主要通过翻译抑制的方式来调控靶基因。miRNA参与了细胞增殖、迁移、凋亡、分化等多种细胞生命活动的调节。大量研究证实miRNA在几乎所有的恶性肿瘤中都存在表达异常[6]。
  至此,我们提出本研究的科学问题:是否存在miRNA靶向调控乳腺癌B7家族成员?并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和生物学实验对本问题进行解答。
  研究目的:
  通过生物信息学分析TCGA数据库乳腺癌数据,寻找筛选靶向乳腺癌B7家族的miRNA,并通过实验验证分析结果。
  研究方法:
  1、通过下载TCGA数据库乳腺癌转录谱数据及生存数据,使用R语言分析出所有差异表达的基因及miRNA,然后从表达差异的基因中筛选出了B7家族成员的表达情况。并使用miRNA靶基因预测数据库TargetScan,miRanda,DIANATOOLS,miRDB结合乳腺癌数据库中差异表达的miRNA预测调控B7家族的miRNA。利用CutoffFinder绘制B7家族成员和miRNA的生存曲线结合B7家族与miRNA相关性分析,得到可能调控B7家族额miRNA。
  2、通过Q-PCR,westernblot验证TCGA数据库中乳腺癌B7家族表达的分析结果,并且通过转染hsa-miR-195mimic、hsa-miR-497mimic,双荧光素酶基因报告实验对hsa-miR-195、hsa-miR-497靶向调控CD274(PD-L1)进行验证。
  3、通过构建LV-hsa-miR-195、LV-hsa-miR-497慢病毒颗粒,感染MDA-MB-231细胞,构建稳定过表达hsa-miR-195、hsa-miR-497细胞株,用Q-PCR,westernblot检测hsa-miR-195、hsa-miR-497及CD274(PD-L1)表达情况,并用CCK-8、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验证hsa-miR-195、hsa-miR-497抑制CD274(PD-L1)影响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研究结果:
  1、通过对TCGA数据库的分析发现B7家族十个成员里有九个是在乳腺癌病人中存在差异表达的,其中九个差异表达的B7家族成员中,CD80(B7-1),CD86(B7-2),CD274(B7-H1,PD-L1),ICOSLG(B7-H2),CD276(B7-H3),NCR3LG1(B7-H6),HHLA2(B7-H7)这七个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是上调的,而C10orf54(B7-H5),PDCD1LG2(B7-DC)这两个B7家族成员表达是下调的(p<0.05)。而VTCN1(B7-H4)在肿瘤组织较正常组织表达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p>0.05)。我们进一步通过B7家族和miRNA生存分析,B7家族与miRNA的相关性分析,最后我们可以发现hsa-miR-195、hsa-miR-497可能靶向调控CD274(PD-L1),hsa-miR-93、hsa-miR-340可能靶向调控NCR3LG1,hsa-miR-93可能靶向调控PDCD1LG2。
  2、不同分子分型的乳腺癌细胞中B7家族的表达量不一样,但总体来说与数据库预测相一致,我们最后挑选了CD274(PD-L1)为我们下一步的研究对象,进一步研究hsa-miR-195、hsa-miR-497靶向调控CD274(PD-L1)。我们使用了50nM浓度及100nM浓度的hsa-miR-195mimic、hsa-miR-497mimic转染MDA-MB-231细胞,可以看到转染后细胞内源性的hsa-miR-195、hsa-miR-497表达显著升高,并且hsa-miR-195、hsa-miR-497表达水平随着miRNAmimic转染浓度的升高而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CD274(PD-L1)mRNA和蛋白的表达水平随转染mimic浓度升高而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着hsa-miR-195、hsa-miR-497能调控CD274(PD-L1)蛋白的表达水平。最后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确认hsa-miR-195、hsa-miR-497通过抑制CD274(PD-L1)的3’-UTR调控CD274(PD-L1)的表达。
  3、通过慢病毒构建LV-hsa-miR-195、LV-hsa-miR-497稳定过表达细胞株,利用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的接种成活率和克隆形成率,可以发现LV-hsa-miR-195,LV-hsa-miR-497细胞株增殖速率明显较231control组及LV-NC组降低,表明过表达hsa-miR-195,hsa-miR-497后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研究结论:
  在乳腺癌细胞MDA-MB-231细胞中,hsa-miR-195,hsa-miR-497能够抑制CD274(PD-L1)的表达,且过表达hsa-miR-195,hsa-miR-497能够抑制乳腺癌细胞的增殖。
其他文献
心功能障碍是脓毒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合理胰岛素治疗可降低危重症患者死亡率。解偶联蛋白2(UCP2)因能减少线粒体ROS生成,被誉为“内源性抗氧化剂”。研究发现胰岛素可上调UCP2mRNA及蛋白表达,因此提出“胰岛素可能通过上调UCP2减轻脓毒症心功能障碍”的假说。  目的:  第一部分研究胰岛素能否提高脓毒症大鼠生存率并选择胰岛素最终治疗剂量;第二部分研究胰岛素能否减轻脓毒症大鼠心功能障碍以
上皮性卵巢癌(EOC)是高发且死亡率占第一位的妇科肿瘤。耐药复发是导致EOC治疗失败的主要原因,而肿瘤干细胞(CSC)被认为与耐药复发密切相关。探明CSC的标志物及其与耐药的相关机制具有重要意义。酰基甘油激酶(AGK)是一类新发现的脂类激酶,在多种恶性肿瘤中高表达,如宫颈鳞癌、子宫内膜腺癌及乳腺癌等。发现AGK在上皮性卵巢癌中高表达,且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生存预后明显相关。因此,本研究旨在
目的:检测SASH1(SAM-and SH3-domain containin91)基因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及正常胎盘组织中的表达和定位;研究SASH1基因在调控绒毛外滋养细胞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及其在调控细胞凋亡中的作用;探讨SASH1对缺氧环境中培养的HTR8/SVneo细胞迁移及侵袭功能的调控作用及其可能机制,为研究子痫前期提供新的思路和治疗措施。  方法:(1)采用
学位
目前,全球近10-15%的育龄夫妇遭受不孕不育症困扰。其中,男方因素导致的不育症占近50%。采用临床常规精液检测反映精子细胞动力学参数被认为是评估男性生育力的金指标。但是,近些年临床研究发现,许多不育症患者临床精液常规检测的精子参数各指标均是正常的,这类不育症目前被统称为不明原因(或者无法解释的)不育症。不明原因不育症的发病机制依然不清楚,临床上仍然缺乏有效检测手段,检测指标,金标准来评估这类不明
学位
背景  帕金森病是一种以运动障碍为主要特征的神经退行性病变,目前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帕金森病患者同时经历了一系列的躯体感觉症状。一些研究认为这些感觉功能异常可能主要与基底节去多巴胺化而导致的皮层功能紊乱相关,而这个过程又干扰了感觉运动的整合,从而加重帕金森病的运动症状。这个研究的主要目的是呈现帕金森病人躯体感觉皮层神经网络的功能连接情况,并探寻不同帕金森病亚型的网络功能的连接模式,及与动作症状的关系
学位
研究背景:  流感病毒感染每年引起全球大约300万人死亡,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继发细菌感染是流感病毒感染的主要并发症,是流感患者致死的主要原因。铜绿假单胞菌不仅是常见的院内感染条件致病菌之一,也是社区感染,特别是免疫力低下的老年人、有基础性肺疾病、免疫缺陷患者等易感的致死率高的革兰氏阴性菌。近年来研究发现,在流感患者、尤其是流感重症患者及采取机械通气的重症患者对铜绿假单胞菌易感。这些流感重症患者一旦
学位
研究背景和目的:  肝癌的发病率和死亡率呈逐年上升的趋势,据2012年统计,肝癌居人类肿瘤发病率第四位,死亡率第二位,严重影响人类的生命健康。由于早期肝癌隐匿性强不易察觉,常错过手术时机,中晚肝癌期易发生转移,这是治疗肝癌棘手的常见原因,当前虽然在肝癌的防治上取得了一些进展,但仍然未取得实质性的突破,因此寻找新的肝癌防治思路迫在眉睫。  肝脏是糖代谢的主要器官,临床上常见肝癌患者伴有糖代谢异常(即
学位
研究背景  胃癌是世界上最常见的消化系统恶性肿瘤之一,其发病机制目前仍未完全阐明。胃癌病因复杂,化学致癌物暴露被认为是导致胃癌最重要的因素之一。近年来非编码RNA在化学致癌物诱发肿瘤中的作用和机制逐渐成为研究的重点。lncRNA是非编码RNA家族中新的研究热点,越来越多证据表明lncRNA的异常表达与肿瘤发生和发展密切相关,但关于lncRNA在化学致癌物导致胃癌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的研究较少。在
学位
研究背景与目的  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carcinoma,以下简称肝癌或HCC)是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占原发性肝癌的90%。多数HCC患者确诊时已达局部晚期或发生肝外转移,丧失根治性手术治疗机会,预后较差。尽管HCC的治疗手段不断进步,患者的生存率在过去十年并没有显著的改善,形势仍十分严峻。因此寻找与HCC发生发展、术后早期复发及预后相关的分子指标物,早期预测高危患者,对其进行
学位
研究背景:  乳腺癌是危害妇女健康的主要恶性肿瘤之一,在国内发病率已超过宫颈癌成为女性发病率最高的癌症。其中三阴乳腺癌特指雌激素受体、孕激素受体及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均阴性的乳腺癌患者,占所有乳腺癌的20%1。该种肿瘤侵袭性强、预后差且复发迅速,同时缺乏适合的靶向治疗,五年生存率低至60%2,是目前治疗的难题。  近年,B7家族中PD-1/PD-L1信号通路因参与肿瘤免疫逃逸过程而备受关注,在黑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