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近两年,网络直播甚嚣尘上,泛娱乐化直播不断发展改变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现实生活的压力,人际关系的疏离冷漠,使寂寞孤独成为现代人的病症。作为直播与移动音频结合的产品形态:音频直播,应运而生。这一年,音频直播已经从小众进入大众视野,形成一个新的自我呈现与交互场景。围绕音频主播自我呈现的研究,本文主要关注三个问题:主播在何种情境下进行直播?主播如何定位自己的角色?主播如何展开表演?笔者选取了【QQ音乐直播电台】为例,在符号互动论的理论背景下,结合戈夫曼的拟剧理论,柯林斯的互动仪式理论,从主播与舞台的关系,主播与用户的关系,主播自我表达这三个方面对音频直播主播的自我呈现进行观照,将其看成一个呈现系统分析。具体行文主要分为四部分:音频直播的使用情境分析、角色塑造和互动的动因分析、主体的表演构成分析、焦点个案深描。戈夫曼认为“情境”是有形的、有组织的社会生活,同时对表演有限制作用。他把“情境”分为“前台”和“后台”。梅罗维茨认为情境即信息系统。本文首先从“前台”情境出发,重点聚焦了媒介情境、使用情境以及直播间互动氛围情境。研究发现,在重陪伴的音频直播的情感氛围下,主播与用户的交往更具有临场感和亲近感。掌握音频直播的信息系统,为主播的自我呈现提供前提。其次,在重陪伴的情境下,受众与主播互为“想象”,形成主播的角色定位。用户通过“想象”的力量将音频直播主播各种前台符号进行整合,通过弹幕文本和虚拟礼物,对主播的表演框架进行反馈。主播通过用户的反馈进行想象表演。研究发现“想象”始于互动中“共同关注”产生的情感连带,情感连带指向身份建构。“想象”是音频直播主播进行身份建构的心理加工过程。最后在情境和想象的基础上,笔者描绘主播表演的策略、动机。发现音频直播主播的呈现更具真实性,有选择的进行呈现并且努力塑造着一个理想化的自我。在研究音频直播主播自我呈现效应方面,笔者关注段子手音频直播主播,发现主播的自我呈现的效应是矛盾的。一方面音频直播中主播身体的缺席,为其自我呈现提供更大的自由度。长期的使用使主播的呈现越来越接近真实的自己。另一方面呈现的自由带来许多问题,比如角色与现实之间的割裂,线下沉默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