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人物木刻“新刻法”研究

来源 :华中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ecfan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如今,在版画创作领域,刻法作为表现主体内容的艺术手段,越发的起着重要的作用。木刻版画在中国有悠久的发展史,其刻法与其它版种相比,具有集特殊材质、刀具和印刷为一体的一门艺术,以人物为题材的木刻版画是版画创作的重要方向,在每个历史阶段,可以看到阶段性木刻刻法的样式。自创作木刻替代中国传统复制性木刻以来,人物木刻在每个历史阶段的刻法,都有独特的审美倾向,形成了不同的印痕情趣,尤其当代人物木刻,主要指90年代后的人物木刻,其刻法与90年代前再现写实为主的刻法不同,它集中反映出当代木刻刻法的面貌,相对而言产生了新的人物木刻刻法。本论文以20世纪90年代后人物木刻新刻法为研究对象,以代表性的人物木刻作者的创作家作品为依据,着重分析90年代之后人物木刻刻法出现了那些新的因素。并以90年代后全国各类展览为线索,检索代表性的人物木刻版画作者及其作品,廓清由此出现的人物木刻刻法的基本面貌,概括出在哪些主要方面产生了新的变化,指出新刻法的具体表现,以及这时期人物木刻刻法与社会文化构成的关系。文章由摘要、绪论、正文和结语组成,其中正文有三章,第一章讲90年代以前人物木刻刻法。以“新兴木刻”运动时期创作木刻版画为源头,明确90年代之前的人物木刻具体刻法。第二章研究90年代年至今的人物木刻“新刻法”现象,以及其产生的社会效应。以当代人物木刻典型作品为例,对人物木刻的“印痕”和“趣味性”等新因素的研究,得出人物木刻新刻法创作观念已转变,以及此时审美情趣的新变化。第三章以90年代后人物木刻出现的新刀法应用为例证,总结90年代后纯化人物木刻语言造就新“印痕”的出现,并指出新的刀法确立的人物木刻刻法的意义。
其他文献
为了掌握结垢过程的控制机理,通过分析CaCO3在换热面上的结垢过程,得到了控制结垢过程的阻力关系式。计算结果表明流速越大,过饱和度越小,结垢过程越易为表面反应所控制;流速
目的 :研究氧化苦参碱对不同状态下的TNFα、IL 6和IL 8的影响。方法 :利用脂多糖 (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和人早幼粒白血病细胞作为过度炎症反应的体
<正>沈阳理工大学对纳米二氧化钛对染料光催化氧化研究中指出:纳米二氧化钛(VK-TG01,5 nm)在pH为3左右,添加量为1%时,对染料废水的光催化降解有机物的能力越强,光照时间较长,
<正>以服务群众、做群众工作为主要任务,加强基层服务型党组织建设,是党的十八大作出的创新基层党建工作的重大部署,是各级党组织践行群众路线、深入推进党的群众路线教育实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我国一项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法是实施宪法规定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一部基本法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是民族区域自治法的基础和内容,民族区域自治法是民
面对剧烈的社会转型,为了寻找理想的社会变革模式及与之相适应的社会运作之史学理念,近世西学、国粹派,改良与革命派有各自的探索。著名学人兼政坛活跃人物的康有为、梁启超
传统组织结构设计集中于纵向决策分工的问题,关注权力、沟通与形态三大要素,并不涉及横向分工方式,但流程再造理论的兴起,对这一传统的结构分析框架提出了挑战。流程再造理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