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此次翻译实践报告笔者选取了挪威奥斯陆大学教育学者(基尔斯蒂·克莱泰、奥勒·克里斯蒂安·伯杰姆、阿斯特丽德·罗等人)合著、瑞士斯普林格(Springer International Publishing Switzerland)出版的《PISA与TIMSS背景下的初中教学》(Teaching and Learning in Lower Secondary Schools in the Era of PISA and TIMSS)一书前三章。本书探讨了PISA(国际学生评估项目)关注的三大领域:科学、数学和阅读在初中课堂中的教学,以挪威中学的科学、数学和阅读课堂的大量视频档案为依托,在这三个学科领域内探索如何运用教学经验、提供学习机会帮助学生学习。深入研究视频文献同时与挪威PISA结果的分析相结合,了解如何改进科学、数学和阅读的教学方法。本书以欧洲为基础,讨论了当代初中的教学挑战,借鉴了心理测量学和微型教学课堂研究(基于视频档案)的专业知识在特定领域(数学、科学和阅读)的教学分析,提出在不同的教学模式下如何有效处理沟通问题,比较分析教学模式、话语实践影响学生有效学习的可能性。笔者翻译的前三章:第一章为导论性章节,简要介绍视频文档(研究课堂学习最有前景的工具之一),并对现阶段教学质量研究进行综述,提供分析框架和理论依据。第二章总结科学课堂教学模式和课堂语言的相关文献,给出查询的数据和方法并陈述分析结果。第三章详细描述教师在教学时如何自然运用阅读策略教学,尤其是合作学习时如何运用阅读策略促进阅读的。本次翻译文本为教育教学类学术著作,内有大量的专业术语,表述严谨,理论性强,笔者在翻译时以忠实为前提,尽量保留源文学术性和专业性的特点。翻译过程中以英汉对比理论为指导,灵活使用词类转换、增译、省译等翻译技巧,源文句子结构复杂,翻译时使用长句拆分重组、句序调整、短句合并等技巧,翻译的同时还考虑到教育类文本文体风格,尽量使译文表达明确、行文流畅。由于源文较强的学术性和专业性,文中涉及大量的专有名词,笔者在翻译实践报告最后附专有名词附录,方便更好理解译文。本次实践报告以英汉对比理论为依据进行翻译实践并举例分析。在翻译过程中,笔者不仅加深了对该理论的理解,同时提升了自己的翻译能力,为今后的工作和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