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城市水环境是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论文通过一系列科学方法对其进行解析评价,分析出水质、污染物产生与入河量及污染状况,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治理对策,为城市水资源管理和规划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宜兴市(县)属于国家百强县,经济发展迅速,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进程的加快,使当地水环境发生了显著变化,同时由于城区河网水体较浅,流速缓慢,顺逆不定的特点,水质污染情况日趋严重,给当地居民的生产生活带来了一定影响。宜兴地址位置特殊,位于太湖上游,文献数据显示宜兴市入太湖的水量和污染物负荷占入太湖总量的50%左右,因此系统掌握该地区水环境污染特点十分必要。 本文以宜兴市为例,将城市水环境建设与水质改善技术紧密结合,分析了城市水体污染特征规律。结合宜兴水体治理规划建设的实际,在调研宜兴当地自然、社会、经济及环境污染源的基础上,核算出宜兴水环境污染源量及污染现状;并采用因子分析、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方法,确定了宜兴水质污染的时空变化规律及主要污染因子。研究表明:⑴宜兴水质达标率低,COD、氨氮入河量较大的污染源为面源污染,水体污染较为严重。⑵从时间分布上分析,主城区水体在年内不同时期的水质变化随季节变化明显,总体上水质污染程度排序:第三季度>第二季度>第四季度>第一季度。⑶应用系统聚类分析,将水质监测点分为干支流两类区域,主城区支流水量较小,流速较缓,与其他水系缺乏联通,且受生活点源排放以及雨污混接的影响较大。⑷空间因子分析与污染源分析结果表明:第一、二组监测点区域都是以氮、磷污染为主,有机物含量水平次之。区内水域都面临夏季藻类高频爆发的风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