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建立IgA肾病大鼠模型,观察IgA肾病大鼠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研究活性维生素D3对IgA肾病大鼠TLR4、MyD88、NF-κB表达的影响。探讨活性维生素D3对IgA肾病的发展的保护作用的可能机制。方法:选取SPF级别的SD雄性大鼠48只,运用牛血清白蛋白(BSA)+脂多糖(LPS)+四氯化碳(CCL4)方法(共9周)建立实验性IgA肾病大鼠模型。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治疗组。治疗组第10周开始给予活性维生素D3溶于0.05ml花生油以0.03ug/kg.d灌胃治疗,持续8周,同时间模型组和对照组每日给予同等量花生油灌喂。在第13周时各组分别处死一半大鼠,剩余的直到实验结束(第17周)后处死。实验期间,观察以下指标:1、大鼠的一般情况;2、大鼠的24h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等指标;3、行光镜病理及免疫荧光,鉴定造模是否成功;4、采用免疫组织化学二步法检测肾组织中TLR4、MyD88、NF-κB的表达;5、半定量RT-PCR检测肾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结果:(1)在整个实验过程中,正常对照组大鼠的一般情况良好,而造模组大鼠在造模后出现不同程度的食欲不振,精神萎靡,治疗组在经过治疗后,症状有所缓解;(2)对照组在整个实验期间,24h尿蛋白、血肌酐、血白蛋白等均无明显变化,而模型组与治疗组在造模成功时,24h尿蛋白、血肌酐均较正常对照组升高,血白蛋白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经过活性维生素D3治疗后,24h尿蛋白、血肌酐水平均下降,血白蛋白上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较治疗4周上述变化更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3)病理光镜示正常对照组未见明显的肾小球系膜细胞增生,肾小管结构规则,肾间质无炎性细胞浸润;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基质明显增多,系膜细胞增生,肾间质可见炎性细胞浸润;免疫荧光示模型组肾小球系膜区可见团块状绿色IgA荧光,而正常对照组未见IgA沉积。(4)免疫组化结果提示模型组及治疗组肾组织TLR4、MyD88、NF-κB表达均高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LR4、MyD88、NF-κB的表达强度相对较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与治疗4周时相比TLR4、MyD88、NF-κB的表达强度更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半定量RT-PCR结果显示IgA肾病成模后TLR4、MyD88、NF-κB mRNA表达明显增加,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组与模型组相比,TLR4、MyD88、NF-κB mRNA的表达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8周时与治疗4周时相比TLR4、MyD88、NF-κB mRNA的表达强度更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过上调TLR4及MyD88的表达,进而上调NF-κB的表达而引起炎性反应,可能为IgA肾病的疾病进展的原因,活性维生素D3可能下调TLR4及MyD88的表达,影响下游的炎性因子,减轻蛋白尿、降低血肌酐及升高血白蛋白水平,对IgA肾病起到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