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本文主要对群体数量与减量施氮对烤烟农艺性状、理化性状、产量以及群体留叶设计与减量施氮对烤烟农艺性状、理化性质、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群体留叶数20000片/667m2时,高密度低留叶数处理对缩短烤烟大田生长时间的作用明显,该群体结构下随着施氮量减少大田生育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移栽后75d,高密度低留叶数设计降低了烟株本身的株高,改善了烟株受光环境,使叶面积系数更加适宜。施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文主要对群体数量与减量施氮对烤烟农艺性状、理化性状、产量以及群体留叶设计与减量施氮对烤烟农艺性状、理化性质、产量、土壤养分含量影响研究,主要结果如下:1、在群体留叶数20000片/667m2时,高密度低留叶数处理对缩短烤烟大田生长时间的作用明显,该群体结构下随着施氮量减少大田生育期呈逐渐缩短的趋势。移栽后75d,高密度低留叶数设计降低了烟株本身的株高,改善了烟株受光环境,使叶面积系数更加适宜。施氮量一定时,下部叶中叶绿素相对含量大小表现为高密度低留叶数<中密度中留叶数<低密度高留叶数,且在低氮条件
其他文献
对油菜进行营养诊断是指导施肥的基础,叶片作为油菜获取营养的重要器官,一旦作物缺素,其叶片的颜色、形态以及纹理特征就会发生相应的变化,但叶片颜色和形态受气候等外界环境影响较大,而其纹理特征是作物叶片的固有属性,相对而言不易受外界环境干扰,故本文通过研究油菜叶片的纹理特征来诊断和识别其营养状况。目前能够有效刻画物体表面纹理特征的工具当属分形理论,特别是其推广的多重分形理论近年来广泛应用于描述图像处理中
2014-2015年,通过在湘西烟区对不同烤烟引进品种的适应性研究,就多个烤烟引进品种的比较试验、根茎病害抗性鉴定、新品种示范效果比较等方面进行了研究,结果如下:1.引进烤烟品种特性小区试验对比在2014年品种比较试验中,整体上农艺性状较好的品种有云烟87、AH1006、2010-6、贵烟2号;易烘烤的品种有云烟87、1505、K2,不易烘烤的品种有AH1006、2010-6;对根茎病抗性较好的品
本文采用长期定位试验,于2014年和2015年连续两年研究了不同磷肥施用量,即磷肥常量施用(P1)、磷肥减量10%(P2)、磷肥减量20%(P3)和磷肥减量30%(P4)对双季稻磷素径流与渗漏损失、籽粒产量和磷肥利用率的影响。结果如下:1、稻田径流水中TP(总磷)、DP(可溶性磷)、PP(颗粒态磷)浓度和TP、DP、 PP流失量随磷肥施用量的增加而增加,施磷后距离磷肥施用时间越长,径流水中TP、
本试验采用K326及湘烟3号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施氮水平及氮磷钾比例对烤烟生长发育、抗病性、经济性状、单叶重及烟叶主要化学成分的影响,以期为烟叶生产水平的提高提供理论依据。本研究主要结论如下:1、分别增施氮、磷、钾肥有利于烟株的生长发育;但过量的氮素(11.5 kg/667m2)使烤烟成熟特性较差,分层落黄不明显。成熟期时的对烟株农艺性状指标的促进效果以增施磷肥表现为最优,其次为增施钾肥,最差为
近年来,吸烟与健康被人们越来越重视,提高烟草制品的安全性已成为烟草行业生存与发展的共同目标。为了更有效地控制烟叶生产过程中重金属、农药残留及其他有害物质对烟叶安全性的威胁,同时为发展绿色生态环秦岭烟区,打造秦岭生态安全优质烟叶品牌以及制定环秦岭烟区烟叶GAP生产标准提供科学依据。本文对环秦岭烟区土壤、灌溉水、烟用肥料和烟叶的安全性进行了研究,其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对环秦岭烟区不同类型、不同海拔高
为了提高湖南部分烟区育苗期间不利气候条件下烟苗的素质,本文以云烟87为供试品种,系统研究了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不同类型磷酸盐及磷浓度、增加锰铁铜三种中微量元素浓度的漂浮育苗营养液对烟苗生长及理化指标的影响,并将所研制的营养液在湖南烟稻轮作烟区烤烟育苗生产实际中进行了有效验证。取得了以下有一定价值的研究结果:1.不同氮素形态及配比营养液对烟苗生长及生理指标分析的试验结果表明,硝态氮与铵态氮1:1的营
本研究以“浏阳苎麻高产创建与高效施肥研究与示范基地”为平台,采用世界粮农组织推荐的"3414"方案(14个处理,3次重复,共42个小区),研究了不同施肥配方对“中苎1号”农艺性状、纤维产量及经济效益等的影响。主要试验结果如下:(1)不同施肥配方处理对苎麻纤维产量及经济效益的影响显著。本试验中不同施肥处理对苎麻产量的影响显著,其中处理6(N2P2K2)全年纤维产量最高,比对照(处理1)增产47.60
母本移栽密度和父母本行比是影响杂交水稻制种产量的两个重要因素,而光合作用和太阳辐射的有效利用是作物产量形成的基础。目前从光合特点和光辐射利用机制分析揭示杂交稻制种产量形成的研究甚少。本研究于2014年夏至期间选用Ⅱ优416(Ⅱ-32A x R416)在湖南省浏阳市永安镇大田进行了杂交水稻制种试验。试验采用裂区设计,以父母本行比(1行父本M1、2行父本M2和3行父本M3,母本均为12行)为主区,母本
本论文以晋棉11和泗棉3号为材料,应用iTRAQ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系统、全面、精确的研究棉花在低氮胁迫条件下根系蛋白质表达差异,结合生物信息学分析,鉴定棉花氮素高效利用率相关基因,应用Real time RT-PCR技术对这些候选基因进行表达、验证,初步探讨了棉花氮素高效利用的分子机理,并克隆了其中的两个基因,为选育氮高效利用的棉花品种奠定基础。本论文主要研究结果如下:1.通过iTRAQ定量蛋白
以丰源优227号为材料于衡阳县西渡镇梅花村进行大田试验,分别设置不同的水分管理(长期淹灌W1、间歇淹灌W2)和施氮水平(F 0、F1、F2、F3,分别施纯N0、135、180、225Kg/hm2),比较不同水肥耦合模式对水稻生长发育特性,养分吸收情况及产量品质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对水稻群体和干物质积累的影响水稻分蘖数随施氮量的增加呈上升趋势,同一氮肥水平下,W2处理分蘖数略高于W1。在一定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