炼山和遮阳网覆盖对马尾松人工林土壤碳氮磷动态的影响

来源 :四川农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fliedpig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炼山是森林管理的一种常见营林方式,是目前清理采伐迹地简单、迅速且经济有效的手段之一,在造林时得到了广泛应用,在烧毁采伐残留物和地上植被物的同时,还会引起水土和养分流失,进而影响林木的生长。遮阳网覆盖是否改善炼山营林过程对土壤生态过程的负面影响?尚不清楚。因此,为了了解遮阳网处理对炼山后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采用立地控制实验,对比研究了遮光率为100%遮阳网覆盖(SC1)和遮光率为85%的遮阳网覆盖(SC0.85)处理对炼山与不炼山的新造马尾松幼林土壤碳氮磷动态的影响,以期为长江上游马尾松人工林的可持续经营与管理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研究结果如下:(1)遮阳网覆盖明显增加了炼山和覆盖60 d土壤有机碳含量,覆盖60 d,SC1炼山土壤有机碳显著低于不炼山迹地,炼山和覆盖150 d,SC1和SC0.850-30 cm土层有机碳含量显著增加79%-139%和106%-172%。相对于炼山,不炼山和覆盖300 d,SC1对0-30 cm土层有机碳显著提高31%-53%,480 d时SC1和SC0.85对0-30 cm土层有机碳分别增加了24%-28%和24%-26%。在炼山和覆盖60 d,SC1和SCo.85对0-30 cm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分别增加了45%-78%和17%-29%,不炼山和覆盖处理60 d和150 d SC1仅对15-30 cm土层微生物生物量碳含量显著高40%和85%。炼山和覆盖150 d,除了SC1 15-30 cm土层外,SC1和SC0.85对0-15cm土层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例显著降低74%-137%和77%-152%,不炼山和覆盖150 d,SC1和SC0.85对0-15 cm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碳比例分别显著降低32%-33%和22%-44%。(2)炼山表现出降低土壤全氮含量的趋势,但能显著增加覆盖60 d和150 d铵态氮和硝态氮的含量。遮阳网覆盖可以一定程度上改善炼山对土壤全氮含量的减小趋势,且明显增加炼山环境下土壤铵态氮和硝态氮含量,在炼山和覆盖60 d和150 d内保肥作用明显。相对于SC1,SC0.85可以更为有效地促进土壤矿质氮的增加。炼山显著降低了炼山和覆盖60 d、150 d和300 d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分别降低了21%-63%、63%-108%、52%-97%。遮阳网覆盖可以明显增加炼山和不炼山环境下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含量,但并不能完全改变炼山对土壤微生物生物量的负面效应。较之SC1,SC0.85更有效地促进了土壤微生物生物量氮的增加,可能更为有效地促进土壤微生物群落的恢复。(3)炼山显著降低了覆盖60 d、300 d和480 d土壤全磷和有效磷的含量,在炼山和覆盖60 d、150 d、300 d和480 d,SC1和SC0.85对炼山迹地全磷含量无显著作用,不炼山和覆盖60 d,SC1显著提高了全磷的含量72%-156%,在不炼山和覆盖150 d SC1和SCo.s5显著降低了5-15 cm土层全磷的含量45%和33%;不炼山和覆盖300 d SC1和SCo.85分别能显著提高不炼山迹地有效磷50%-113%和42%-180%。炼山表现出降低土壤磷素活化系数,覆盖150 d,SC0.85显著降低了炼山迹地0-5 cm和15-30 cm土层的土壤磷活度值为52%和88%。SC1对不炼山迹地15-30 cm土层土壤磷活度显著降低83%。(4)炼山对土壤碳氮比、碳磷比和氮磷比无显著影响,炼山和覆盖150 d,SC1和SC0.85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碳氮比,即值分别提高27%-165%和37%-148%,不炼山和覆盖480 d,SC1和SCo.85均显著提高了0-30 cm土壤碳氮比值为17%-36%和21%-42%。SCo.85在覆盖60 d、150 d和300 d对炼山迹地0-30cm碳磷比作用显著,而SC1和SCo.85在覆盖150 d和480 d对不炼山迹地0-30 cm碳磷比作用显著。SCo.85在覆盖60 d对炼山迹地0-15 cm氮磷比显著提高49%-53%。尽管这些结果出现的过程及具体的机制还需要进一步的深入研究,但为区域马尾松及相似人工林的营林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一定的理论基础。
其他文献
随着卫星导航技术的不断进步,利用GNSS进行定位、导航和授时等已经成为可能。如今,GNSS已成为每个大国重大的空间和信息化基础设施,体现了现代化国家的地位和综合国力。伴随
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们越来越多的将各种数据信息以不同的形态存放于网络上,从而与周围人实现了数据的共享。网络上信息容量的极具增加,对网络存储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
该实验以卡特利亚兰为材料,通过农杆菌介导法和基因枪法转化效果的比较,确定以转化结果比较稳定的农杆菌介导法作为转化方法,同时优化各种转化条件,建立了卡特利亚兰遗传转化
PWM技术的发展,使得PWM整流器在更多领域得以广泛的应用。其具有的网侧交流电流低谐波、单位功率因数、直流侧电压恒定以及能量双向流动等优点,真正的实现了电能的“绿色变换”。在整流器的控制策略上,直接电流控制的PWM整流器采用双闭环结构,利用线性控制理论方法进行设计,系统的性能得到一定改善,电压利用率得到提高,在工程中得到了极为广泛的应用。但电压型PWM整流器属于非线性混合控制系统,用线性控制方法对
水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重要自然资源,可利用规模是有限的。在我国,各级供水系统中每年因为管道漏水所造成的损失是惊人的。这使得我国水资源本来就缺乏的局面进一步加剧。因此
从乳化分散大巷69区块高胶高蜡原油效果非常好的混合菌种80中分出两株菌80-A,80-B,经鉴定均为假单细胞菌(Pseudomonas sp.).在以十六烷为基质培养时,80-A的生长速度远比80-B