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VCSEL和PIN的一体集成光电收发芯片研究

来源 :北京邮电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eliness900619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现如今信息科学技术发展迅猛,光互连作为科技信息通信网络架构中的关键技术也在顺应时代的要求快速发展。目前光互连模块基本上依然以分立的接收器和发送器为基本结构,进行器件的分立式封装。近年来很多的研究人员都在探究激光器和探测器单片集成的方案,但其中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和光探测器水平方向集成的研究较多,以两个器件垂直集成并且同时工作为目标的研究还较少。本课题研究的是双端通信收发一体集成芯片对,一端发送805nm波长光信号接收850nm波长光信号,另一端接收805nm光信号发送850nm光信号。在本文中详细论述了基于垂直腔面发射激光器(VCSEL)和PIN光电探测器垂直方向集成的收发一体光电芯片结构,满足同轴方向上两个器件同时工作要求,而且结构设计能够有效提高芯片与光纤的耦合效率。更重要的是能够实现单纤双向光通信,不仅可以大幅度提高光互连模块的集成度,而且还能降低模块的复杂性和制作成本。本论文探究的主要内容如下:1、阐述了对于VCSEL和PIN的理论基础。对于VCSEL介绍了其结构的基本理论和阈值电流、斜率效率和3dB带宽等性能指标。在基本理论中对于量子阱激光器工作原理和工作特性进行了详细阐述,而且结合本课题所研究的集成结构详细介绍了 VCSEL单元所需要满足的特殊设计,即采用设计的非周期DBR使得805nm发送端芯片能够满足在805nm波长反射率达到99%以上在850nm波长反射率低于10%。PIN单元主要讨论了其基本结构、工作原理和工作性能。2、详细介绍了基于VCSEL和PIN集成芯片的结构设计工作。本部分首先介绍了集成结构中VCSEL单元的设计,详细阐述了优化设计4对量子阱有源区下直径6um的湿法氧化电流限制窗口结构VCSEL单元的理论分析过程;其次,提出了应用波分复用技术实现在805nm波长发送和850nm波长接收光信号,从而解决集成器件两部分单元光学解耦的问题,收发信道间设计隔离度大于40dB;最后使用A1203材料做电学隔离层解决两部分单元电学解耦的问题,当收发信道隔离度设置为-40dB时带宽为8GHz。本文中设计的VCSEL单元阈值电流1.0mA,斜率效率0.695W/A,最大输出光功率8mW,3dB带宽15GHz;PIN单元量子效率最高达到80%,3dB 带宽 21GHz。3、针对本课题集成芯片的工艺实现关键步骤进行探究。针对集成芯片的刻蚀保护研究了基于AZ5214和聚酰亚胺材料的厚胶光刻工艺,实现了 6um厚图形清晰的光刻;针对集成芯片的钝化层制作研究了高均匀性SiO2介质薄膜的PECVD淀积工艺,实现了厚度达到0.5um且均匀性良好的介质薄膜;针对VCSEL单元电流限制窗口制作研究了湿法氧化工艺,实现了保证外延片层结构完整条件下3um的氧化深度;针对高深宽比台阶上电极制作研究了针对性的图形反转光刻工艺,实现了清晰的直径3um的环形电极图案。4、完成了集成芯片工艺制作实现,验证了集成芯片的可行性。基于850nm发射波长和805nm接收波长的集成芯片结构,工艺制作实现了 VCSEL单元和PIN单元器件,并使用集成结构的PIN单元器件测试和分析了 VCSEL单元器件的性能数据,得到制作完成的850nm波长光信号发送端集成芯片VCSEL单元器件的阈值电流密度为3KA/cm2,最大输出光功率40.2mW,斜率效率0.74W/A。从而实验验证了集成芯片非周期DBR结构下的VCSEL单元的激射特性,进而验证了集成芯片的可行性。在对工艺实现过程中碰到的问题分析研究的基础上重新优化、设计了集成芯片的工艺实现流程及相应版图设计。
其他文献
氧化镍(NiO),属于直接宽带隙p型半透明半导体氧化物,具有优异的化学稳定性、磁学及光电性能,在很多应用领域中是一种有前途的候选材料。本课题针对NiO薄膜在染料敏化太阳能电池工作电极方面的应用要求,基于溶胶-凝胶法对NiO基薄膜的形貌结构、光学、电学性能的优化展开系统的研究,主要研究内容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研究了Cu掺杂对NiO薄膜物理性能的影响。研究表明,制备的Ni1-xCuxO薄膜受Cu掺
石墨烯作为一种二维材料,具有许多不寻常的性质,如高载流子迁移率、量子霍尔效应、分数量子霍尔效应等。这些特殊性质源于石墨烯在称为狄拉克点的零能点周围的线性色散关系。为了改变石墨烯的性质,需要改变准粒子在石墨烯中的色散关系。众所周知,辐射场已经成为广泛应用于石墨烯性质探索的有力工具。在本论文中,我们研究了辐射场下的铁磁石墨烯器件的磁输运。主要结果总结如下:1.本文利用Floquet定理和非平衡格林函数
马铃薯(Solanum tuberosum)是一种重要的经济作物,在全世界粮食供应方面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但由于其根系疏松、浅,所以极易受到环境中非生物胁迫(包括干旱、盐胁迫和温度变化等)的影响,造成产量品质严重降低。特别是土壤短期干旱,就会造成马铃薯的严重减产。因此,提高马铃薯抗旱性以应对全球变暖和土壤干旱等多重挑战的任务迫在眉睫。近年来,提高马铃薯抗旱性的方法主要有,育种和栽培技术优化,以及
20世纪90年代以来,美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学者詹姆斯·奥康纳在经济高速发展与生态环境资源日趋被破坏的背景下,重构了马克思历史唯物主义,进而在生态哲学思想基础上率先提出了对当代影响深远的“双重危机”理论。通过大量的深入研究,詹姆斯·奥康纳在具有代表性的作品《自然的理由》中基于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互相作用的第一重矛盾之上,创新性地指出资本主义的第二重矛盾是在生产力、生产关系与生产条件共同作用下而产生的。在
随着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以及各种新业务的不断出现,网络中的流量正在呈现出爆发式的增长,这给网络的计算、传输与存储带来了巨大挑战,为了从根本上解决这些问题,国内外研究人员
非警务类求助、无效报警、恶意骚扰报警逐年增多,挤压了有限的警务资源,严重影响警民关系和谐和社会治安稳定。2016年11月,公安部在湖南省岳阳市召开会议,要求全国公安机关在2017年底前完成110社会联动机制建设任务,最大程度剥离非警务类求助,而“依托政府平台型”110社会联动机制是解决这个问题最有效的模式。本文以湖南省“依托政府平台型”110社会联动机制为研究对象,采取文献研究、案例分析、深入访谈
霍华德·加德纳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将多元智能分为八种,即数理——逻辑智能、语言智能、视觉——空间智能、身体动觉智能、自然观察者智能、人际智能、自我认知智能和音乐智能。本研究选取其中的视觉——空间智能,开展视觉——空间智能理论下的教学策略在高中物理课堂教学的应用的研究。本研究的主要工作为:首先,通过文献综述和理论分析了解视觉——空间智能的具体含义,认为视觉——空间智能是一个复合智能,物理学科中的物理
随着认知无线电技术在工业无线传感网中迅速发展,使得频谱感知技术在网络协议、资源分配、网络安全等方面得以广泛应用。本文根据当前的频谱使用情况,利用频谱感知关键技术对处于空闲状态的频谱段进行机会性地使用,从而改善未授权用户的通信质量,提高频谱利用率。首先,工业无线传感网中的状态估计问题强烈依赖于无线网络信道质量,传统卡尔曼滤波不能满足动态信道变化的场景。其次,现有的描述信道状态估计模型,在信道的动态变
稀土是由原子序数从57到71的15种镧系元素以及原子序数为21和39的钪和钇两种元素组成,因为在光学、磁学、电学等方面具有优异的特性,其拥有“工业维生素”的美称。煤矸石是煤炭开采和加工中排出的废弃物,煤矸石中除了含有铁、铝、钙、镁等常见的金属外,还含有镧、铈、镨、钕等稀土金属,在煤矸石多金属提取过程中,将稀土与非稀土物质有效分离,将会取得很大的商业价值和环境效益。本文以煤矸石酸溶物为研究对象,因为
目的:通过比较的方法,研究冰芒散在治疗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肿痛、失血以及改善膝关节功能的差异,来探究冰芒散在快速康复治疗中的应用效果。方法:本研究选取60例膝骨性关节炎病人,并接受的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的患者。通过随机分组,分成三组,每组20例。冰芒散组予以术后冰芒散外敷,冰敷组予以冰袋外敷,空白组则仅术后常规治疗。通过比较三组患者术后VAS评分,膝关节肿胀情况、术后失血情况、膝关节功能评分的疗效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