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无产阶级贫困理论及新时代的启示研究

来源 :喀什大学 | 被引量 : 1次 | 上传用户:linli801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贫困问题一直伴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消除贫困是人类共同追求的奋斗目标。在新时代,贫困问题的存在成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阻碍,也不利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梦的实现。回顾马克思在经典著作中关于消除贫困的相关理论,不难发现马克思为全人类谋取幸福生活的高尚追求。马克思立足现实,敢于揭露,全面地分析总结出无产阶级贫困的多重表现,物质贫困体现在物质资料的缺失和生存环境的恶化;政治贫困体现在基本政治权利的缺失;精神文化贫困体现在文化教育水平低与人的片面发展。马克思对资本主义经济发展规律进行了深入的研究,认为无产阶级贫困的多重表现归根于资本主义私有制的存在,与此同时,资本家压低工人工资造成了无产阶级进一步贫困;资本家对超额剩余价值的追求致使无产阶级长期贫困;资本有机构成的提高造成了大批工人失业;频发的经济危机又加深了无产阶级贫困。为消除无产阶级贫困的现象,马克思认为资本主义社会造成无产阶级贫困的经济规律都蕴藏在资本主义私有制之中,马克思站在历史唯物主义的角度认为消灭资本主义私有制,才能彻底铲除无产阶级贫困的根源,为实现消灭私有制的目标,还需要大力发展生产力,为消除贫困奠定物质基础;通过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保障工人当家作主的地位;在革命前后加强共产主义教育,切实地提高工人的文化素质;改善生存环境,促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马克思生活在资本主义社会,这就决定了他对贫困的研究是基于资本主义社会的,其科学的贫困理论是对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下经济规律的批判。我国进入社会主义没有经历生产力高速发展的资本主义社会的历史发展阶段,就简单地认为我国已经不存在无产阶级贫困的现象,使得我国对马克思无产阶级贫困理论的研究不是很全面,没有形成较为完整的理论体系。随着我国进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如何消除贫困必须进行全面的考察。因此,只有对蕴含在马克思所著的经典著作中的贫困理论进行深入的研究和挖掘,才能为我国“大扶贫”格局提供更好地指导。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关键时期,更应以马克思的贫困理论为指导,通过以公有制为主体地位,实现共同富裕目标;以解放发展生产力为导向,为扶贫提供物质保障;以坚持社会主义道路为根本,为减贫提供方向抉择;以推进文化扶贫为核心,为贫困人口提供精神养分;以坚持生态文明建设为举措,为人民创造美好家园。
其他文献
房地产业作为国民经济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该行业特点是:1.长期循环周期,2.大量资本投资。当前我国房地产市场竞争激烈,房地产行业迅猛发展,如何才能在激烈的市场竞争环境中
广西拥有高质量的森林资源,拥有千姿百态的自然景观和绚丽的人文景观。实现森林旅游可持续发展,是有效转变林业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促进农民增收、建设生态文明、弘扬生
一、大脑紊乱(一) 尿毒症脑病(Uremic encephalopathy,UE)UE是慢性肾衰竭晚期的严重并发症,多出现在透析治疗前,Raskin等报道其发生率为65%左右[1].最突出的表现是高级精神活
[目的]探讨胰腺癌患者术前血清CA199、CA125、CA50、CEA单项及联合检测和血小板分布宽度(PDW)对胰腺癌诊断价值及可切除性评估价值进行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1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