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⑴ 研究抗CD40配体单克隆抗体(CD40LmcAb)干预重症肌无力(MG)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的效果和机制。⑵ 探讨MG的发病机制。方法:研究对象为25例MG患者。设健康对照16例。分离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分组用刺激剂刺激进行单个核细胞培养:① PHA组:即用PHA刺激。培养后收集上清检测IFN-γ和IL-4。② PWM组:即用PWM刺激。培养后收集上清检测AchRab和Prsmab。比较两组中CD40LmcAb干预与否的差异并与健康对照组比较。然后将25例患者按抗体阳性和抗体阴性、急性期和非急性期、胸腺增生和胸腺瘤三种分组方法进行比较分析。结果:⑴ MG患者PBMC体外诱生AchRab、Prsmab、 IFN-γ和IL-4水平对比健康对照组显著增高(P=0.000),CD40LmcAb干预后两组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⑵ MG患者无论AchRab阳性或阴性,刺激后对比健康对照组AchRab、Prsmab、IFN-γ和IL-4显著增高(P=0.000)。CD40LmcAb干预后抗体阳性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抗体阴性组只有Prsmab对比健康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无论急<WP=5>性期组或非急性期组,刺激后对比健康对照组AchRab、Prsmab、IFN-γ和IL-4均增高(P<0.05)。CD40LmcAb干预后胸腺增生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胸腺瘤组IL-4和AchRab较健康对照组仍增高(P<0.05)。结论:⑴在体外实验中,CD40LmcAb能有效干预MG患者PBMC。⑵抗体阴性MG的AchRab、IFN-γ和IL-4可能还通过其它途径产生,存在其它发病机制。⑶ 在MG的发生、发展过程中Th细胞亚类出现不平衡,CD40—CD40L共刺激因子均起重要作用。⑷ 胸腺瘤MG的 IL-4和AchRab可能还通过其它途径产生,存在其它发病机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