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教师的课堂话语在组织课堂教学和语言习得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教师话语的使用已引起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如何合理使用教师话语有效提高英语教学,学者们已进行了大量研究,并取得了丰硕成果。但是,从学生角度对教师话语需求的研究却不多见,探究不同类型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倾向差异则更鲜见。本文旨在研究高中文理科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倾向差异,从而帮助教师从学生需求的角度调整教师话语,有效的改进教学;同时教师课堂话语研究提供实践依据。为此,本研究主要探讨:1、文理科学生对教师话语量的倾向差异;2、文理科生对教师课堂母语使用的倾向差异;3、文理科学生对教师的提问(数量、策略、问题类型)的倾向差异;4、文理科学生对交互式调整的倾向差异;5、文理科学生对教师反馈的倾向差异。本研究理论框架是基于建构主义和人文主义以及二语习得的相关理论。研究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方法。定量研究采取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对象为天长中学高二年级的200名学生,其中100名文科生和100名理科生。所有学生均参加了问卷调查,结果运用SPSS17.0进行分析,通过比较平均值,标准差以及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衡量差异。定性研究采取访谈的形式,随机抽取10名学生作为访谈对象,文理科各5名。研究结果表明:(1)理科学生倾向于教师话语量大,他们习惯于听老师讲解和记笔记,希望课堂中教师多讲解语言点。文科学生则倾向于学生话语量大而教师话语量相对减少,他们希望能积极参与更多的课堂活动。(2)在母语使用方面,理科生希望教师在课堂中可以多加入母语,教师完全采用二语对于他们来说偏难。而文科生希望教师尽量少用母语,他们希望获得更多的目标语输入从而提高二语习得。(3)文理科生都认为提问是个很重要的课堂策略。理科生倾向于展示性问题多一点,对于他们来说展示性问题相对简单一些。文科生则喜欢参考性问题多一点,他们希望能和教师有更多的交流。至于教师寻求回答的方式,理科生喜欢教师自问自答的方式,而文科生倾向于主动举手回答的方式。文理科学生在点名回答和全班齐声回答两种回答方式上无明显差异。(4)在交互式调整的三种方式中,理科生倾向于理解核实。因为对他们而言理解核实相对比较简单,比较适合他们。文科生则更偏爱请求澄清,他们认为请求澄清体现了老师对学生的尊重,可以促进师生关系。两组学生在确认核实方面并无明显差异。(5)在教师的反馈方面,理科生喜欢简单直接的表扬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不占用时间,教师可以传授更多的知识点。文科学生则更倾向于评价性话语加表扬的方式,他们认为这种方式可以让他们与老师有更多的交流。文理科学生对于教师以重复学生回答加上表扬的话的方式无明显倾向差异。在纠错方式方面,理科生喜欢直接纠正或让另外的同学来回答,因为对于他们而言自己纠正错误有难度。而文科生喜欢与自我纠正,因为他们有机会纠正错误,从而提高英语能力。本研究结果对英语教学具有如下启示:英语教师应采用以学生为中心的教学模式,了解理科学生和文科学生对教师话语的倾向差异以更好的调整话语的使用,根据学生的倾向调整问题类型,应向理科学生提相对而言简单的参考性问题,以此提高他们的兴趣。同时对他们多采用确认核实和理解核实的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语言输出。至于文科学生,老师应当多采用参考性问题和请求澄清,引起更多的课堂交流。教师通过积极反馈培养学生对于二语学习的自信。根据学生的倾向采取不同的积极反馈的方式,从而获得积极的效果。总之,教师应从学生角度出发,按照不同学生的偏好相应调整课堂话语的使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