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水管网环境条件对生物膜形成和水质的影响

来源 :合肥工业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QQ2009sunbo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给水管网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及其引起的水质恶化问题一直威胁着城镇供水安全。尽管近年来研究者在给水管网中生物膜形成方面开展了大量研究,但给水管网生物膜形成与主体水水质对复杂环境条件的综合响应尚不清晰。本文以给水管网微生物为研究对象,以实验为主体,结合模糊模式识别技术,剖析环境条件对给水管网生物膜形成和主体水水质的综合影响,揭示管壁生物膜的形成机制,以期为给水管网的优化运行提供科学依据和理论支撑,进而保障供水水质安全。首先,本文研究了给水管网中生物膜的初期形成和水质对流速、余氯和营养基质(C、P)三种不同环境条件的综合响应。结果表明,流速对管壁上生物膜形成和主体水中微生物生长繁殖的影响相反,消毒剂的投加抑制水中微生物的生长,但当氯浓度较低时,可促进生物膜的形成,营养基质越高越有利于生物膜的形成;环境条件通过影响主体水中微生物的生长和活性,从而影响主体水的浊度、TOC、NH4+-N和溶解性磷等水质指标。其次,本文采用模糊模式识别技术量化环境条件对给水管网综合性能的影响。结果显示,在不投加营养基质、余氯浓度为0.5 mg/L和0.5 m/s流速的工况下,给水管网综合性能(生物膜形成和主体水水质)最好;而在高浓度营养条件(3.0 mg C/L和100 μg P/L)、余氯(2.0 mg/L)和1.5 m/s流速的工况下其综合性能最差;相比较于各种环境条件,营养条件对给水管网综合表现的影响程度最高,其次是流速,影响最小的是余氯浓度。最后,本文研究了环境条件对给水管网微生物胞外聚合物生成和聚集行为的影响。结果表明,在氯浓度较低(0.0-1.5 mg/L)和流速较低(0.1-1.5 m/s)时,氯和流速促进微生物分泌EPS和表面聚集行为;但当流速和余氯较高时便会对微生物自身生理活动起到阻碍作用,导致EPS减少;随着投加营养基质浓度的增大生物膜和悬浮菌的EPS减少,聚集行为减弱,附着率变化不明显。
其他文献
学位
本文对橡胶集料水泥砂浆(CRM)的力学性能及建筑功能特性进行了研究,具有重要理论意义和实际工程应用价值。主要研究内容与试验结果包括:1.研究了橡胶粒度和掺量变化对橡胶集
我国是一个多地震的国家,地震给我国人民的生命财产造成了巨大的损失,因此对结构在地震作用下的动力性能的研究工作十分重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发展,尤其是最近几年,空心钢管HS
本文以研究桥梁抖振力气动导纳函数为目的,在大气边界层风洞中开发了一款紊流模拟装置,并提出了一种新的气动导纳识别方法,通过流场测量和对典型桥梁断面的高频天平测力试验,利用
反射波法是基于时域分析的一种基桩低应变检测方法,因其测试简便、成本低廉、结果直观而被广泛应用于基桩动测。但实际工程中由于测试条件、测试技术等方面的原因,反射波法也
土工织物由于其多样的性能,已被广泛的应用于各类工程。土工织物的等效孔径是反映其渗滤性能的重要指标。原有的水利部行业标准《土工合成材料测试规程》SL235-1999已制订多
桩-网复合结构(又称桩-网复合地基),其特点是桩-网-土三者的协同工作,在网和桩土变形协同作用下桩土共同分担荷载。通过科学合理的设计与施工,可以减少实际用桩数量、大幅降
车辆在地面和桥而上尤其是桥塔附近区域的气动力系数是关系到车辆行车安全性和舒适性的重要参数,目前关于风车桥耦合系统的理论和试验研究缺乏车辆于地面上和桥面上的气动力系
拉结件是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中的关键配件,起到连接内、外叶混凝土墙板和夹心保温层的作用,其在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中除承受预制混凝土夹心保温外墙板自重外,还承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