稀磁半导体CoTiO<,2>的磁性及微结构研究

来源 :河北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cassyqc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稀释磁性半导体(dilutedmagneticsemiconductors,DMS)是指Ⅱ-Ⅴ族,Ⅱ-Ⅵ族Ⅲ-Ⅴ族或者Ⅳ-Ⅵ族化合物中,由磁性过波族金属离子或稀土金属离子部分替代非磁性阳离子所形成的新一类半导体材料。DMS可能同时利用载流子的自旋和电荷自由度构造将磁、电集于一体的半导体器件,在自旋电子学中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引起了人们的广泛关注。但是这类材料一般居里温度都很低,不适于实际应用。自从2001年Y.Matsumoto等人报道,少量Co注入TiO2而形成的稀释磁性半导体具有室温铁磁性,并具有每原子0.32μB的磁矩,由于TiO2是禁带较宽的半导体,而且具有很萝优良的性质,对其室温铁磁性的研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大量的工作敛力于铁磁性的来源,Co在TiO2中的存在状态等方面。 本文应用对靶磁控溅射法以玻璃为基底制备了CoTiO2薄膜。利用扫描探针显微术(SPM),X射线衍射方法(XRD)以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对所制得的薄膜样品磁性和微结构的变化进行了研究。并系统的研究了分别在不同的Co掺杂量以及不同的退火温度对TiCoO2溥膜结构的影响,发现Co的加入对CoTiO2的锐钛矿结构形成有重要影响。较少的掺杂量有利于Co进入到锐钛矿晶格之中。原子力显微镜(AEM)表明薄膜样品具有光滑的表面,结合磁力显微镜(MFM)分析得到样品中没有磁性的Co金属颗粒或者团簇,通过分析进而证明了Co在薄膜中是以+2价离子状态存在,而且Co进入到TiO2的晶格中并取代了锐钛矿结构中的Ti,即磁性来自CoTiO2本身。实验认为CoTiO2体系是一种居里温度高于室温的很有应用前景的稀释磁性半导体。
其他文献
光谱分析是一种重要的光学分析方法,在现在科学实验、生物、医学医药、工农业生产、国防、天文观测等领域得到广泛应用.本文的工作重点是对400-1700nm光谱范围内脉冲激光光谱
本文对图像分割和复杂网络都进行了一些研究,并将两者结合起来做了一些探讨,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系统地研究了目前应用较多的图像分割方法,包括边界检测、灰度阈值分割、区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尤其是近年来计算机和互联网技术的发展,人们获取、处理、传输、存储和显示的信息量正以指数方式日益迅速增加。未来的信息系统对存储容量、数
本文通过传统的固相反应法合成了Sr2Fe1-xMnxMoO6(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