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 研究益母草与雷公藤配伍后,对雷公藤免疫活性和肝肾、生殖毒性的影响。方法 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提取液对COS-7绿猴肾细胞和L-02肝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MTT法观察不同浓度雷公藤和雷公藤配伍益母草提取液对淋巴细胞体外增殖的影响;建立以弗氏完全佐剂(FCA)诱导的类风湿关节炎雌性大鼠模型,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雷公藤组、雷公藤益母草组。雷公藤组、雷公藤益母草组按照实验设计剂量给予灌胃给药,正常组和模型组参照同体积的纯化水灌胃,持续21天,每4天观察记录大鼠的一般情况、测定记录大鼠足跖容积,21天后,测定大鼠各脏器指数、外周血中血清性激素水平(E2、FSH和LH),HE染色观察大鼠的卵巢、踝关节、子宫病理切片,TUNEL染色法测定大鼠卵巢组织中凋亡细胞数值并运用Western-blot法测定大鼠子宫组织中p450arom蛋白的表达。结果肝肾细胞体外增殖实验中,在3mg/mL浓度下,肝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7.158±3.003,肾细胞体外增值率为-11.942±8.997;15mg/mL肝细胞体外增殖抑制率为6.914±6.037,肾细胞体外增值率为40.698±6.375;雷公藤浓度越高,对肝肾细胞的增值抑制作用越明显,呈现浓度-毒性关系;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中,在6mg/mL浓度下雷公藤组增殖抑制率为1.192±0.012、雷公藤益母草组增殖抑制率为1.112±0.069,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12mg/mL浓度下雷公藤组增殖抑制率为1.054±0.043、雷公藤益母草组增殖抑制率为1.059±0.030,两者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雷公藤配伍益母草在6mg/mL和12mg/mL浓度下,与雷公藤相同浓度下对小鼠脾淋巴细胞的抑制作用相当;雷公藤配伍实验结果表明,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组和雷公藤益母草组体重增长率明显升高(p<0.05);与模型组相比,雷公藤益母草组足跖肿胀率有明显变化(p<0.05),与雷公藤组相比,雷公藤益母草组足跖肿胀率无明显变化(p>0.05);与雷公藤组相比,雷公藤益母草组肝脏脏器指数无明显变化(p>0.05)、胸腺、脾脏、肾脏、子宫脏器指数上均有显著差异(p<0.05),雷公藤益母草组E2、LH值明显升高(p<0.05)、FSH无明显变化(p>0.05);结果显示卵巢组织雷公藤组见少量淋巴细胞浸润,雷公藤益母草组未见明显淋巴细胞浸润、踝关节雷公藤组和雷公藤益母草组滑膜增生不明显、偶见炎症细胞浸润,子宫切片雷公藤组局部上皮细胞排列紊乱、内膜下层淋巴细胞浸润,雷公藤益母草组局部上皮细胞增生、内膜下层未见淋巴细胞浸润:与雷公藤组相比,雷公藤益母草组卵巢组织凋亡细胞明显减少(p<0.05)、p450arom蛋白的表达明显增强。结论 1.在肝肾细胞毒性关系的实验中,雷公藤对肝肾细胞有毒性作用,临床上不宜大剂量应用。2.在淋巴细胞体外增殖实验中,雷公藤配伍益母草后雷公藤的免疫抑制作用没有受到影响。3.雷公藤配伍益母草后对类风湿关节炎有治疗作用,在胸腺、脾脏、肾脏等脏器指数均表现出减毒作用、未增加雷公藤引起的肝肾毒性,配伍安全有效。根据性激素水平的升高、子宫脏器指数的提高、卵巢组织和子宫病理切片病理状态的改善、卵巢组织细胞凋亡的减少以及p450arom蛋白表达的增强,提示配伍后对生殖毒性有减毒作用。4.通过雷公藤的动物实验研究,探讨雷公藤配伍益母草的减毒机制可能一是与益母草具有类雌激素样作用有关,通过影响内源性激素合成,提高E2水平,促进大鼠子宫的修复及卵巢功能的恢复;二是通过减少卵巢组织细胞凋亡、增强子宫p450arom蛋白表达来减轻卵巢组织损害,起到降低由雷公藤引起的生殖毒性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