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农民教育,是根据当时中国国情和革命形势的需要所进行的教育,有着鲜明的历史特征和一切为战争服务的阶级特点以及服务丁生产的鲜明目的。这一时期教育的实施,不仅保证了党教育方针的正确方向,同时也为提高革命根据地的生产力,提高广大工红军的思想政治觉悟和科学文化素质提供了重要的动力和有力支持,是新民主主义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新民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及社会主义现代化新中国建设有着及其特殊而重要的历史地位和意义。本文一共分了五个部分。第一部分重点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加强农民教育的缘由这一角度进行分析。一方面是由于当时中国国情处于水深火热,外忧内患之中,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失败,共产党开始将革命重心由城市转向农村,这就要求党制定一系列教育方针政策以团结农民这一最广大最容易被团结的群体,从而为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另一方面,从农民这一群体本身来说,存在固有的小农意识、宗派意识以及妥协反抗的两面性特征,由于长期的文化垄断,导致这一批人文盲半文盲现象严重,极大得阻碍了革命的顺利进行,因此鉴于农民的思想文化素质的提升,也需加强农民的教育。第二部分详细讲述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的方针及其政策。本部分主要采用了文献法按照时间列表对农民教育的方针和政策进行详细阐述。方针的萌芽从最开始散见于例如毛泽东1927年3月的《湖南农民运动考察报告》等文献之中到成立江西瑞金苏维埃政府逐步制定的一系列政策报告到最后1934年1月,毛泽东在第二次全国工农兵苏维埃代表大会上所作的报告中明确指出:“为着革命战争的胜利,为着苏维埃政权的巩固与发展,为着动员民众一切力量,加入于伟大的革命斗争,为着创造革命的新时代,苏维埃必须实行文化教育的改革,解除反动统治阶级所加在工农群众精神上的栓桔,而创造新的工农的苏维埃文化。”至此,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氏教育方针正式确立。关于教育政策部分,政策作为教育方针有力的执行者,则是从“保障工农群众优先享受教育的权利”、“改造旧教育、建设新教育”、“因地制宜,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勤俭办学,坚持走群众路线”四个部分进行阐述。第三部分则是从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的原则、方法和主要内容几个方面来进行阐述。原则主要从“理论联系实际”、“坚持农民自愿原则”、“基础性针对性原则”三个方面;方法主要是从“启发式教学”和“榜样式教学”两个部分‘内容主要分为“思想政治教育”、“文化教育”、“科技教育”、“军事教育”四个方面。第四部分则是重点讲述了土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农民教育的组织实施和成效。教育组织的方式主要有“开办日校和夜校”以及“识字教育”两种。对教育的管理和督察主要是通过“从中央到地方设立专门机构,配备专职人员,负责社会教育管理”、“建立自上而下的教育巡视制度和自下而上的工作报告制度”、“加强教育法规建设”。成效则是从“扫除文盲”、“思想政治”、“文化娱乐”、“群众医疗卫生,体育事业”四个方面进行阐述。本文最后一部分是对十地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教育方针政策的当代价值和启示进行概括性叙述。实行农村现代化必须重视农民教育,必须加强农村党员和干部教育,必须结合农民特点开展针对性教育。这一时期的方针政策也有利于解决好三问题,为构建学习型社会也有很大的借鉴和参考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