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通过建立适用于我国脑瘫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评估量表,调查脑瘫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现状,分析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为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干预研究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遵循Brislin翻译模式,编译形成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采用目的抽样方法,选取2012年6月~2012年12月吉林省长春市两所三级甲等医院儿科康复中心的180名脑瘫患儿父母作为研究对象,对其进行结构式问卷调查。结构式问卷由基本资料调查表、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中文版父母用应对方式量表三部分内容组成。运用EpiData3.0资料管理软件、SPSS13.0统计软件进行资料分析。采用内容效度、Cronbach ɑ系数、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对量表进行效度及信度的评价;应用平均数、标准差、频数、百分比对资料进行统计描述;采用t检验、单因素方差分析、Pearson相关分析、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对资料进行统计推断。结果:1.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的量表水平内容效度指数为0.90,条目水平内容效度指数在0.83~1.00之间;量表总体Cronbach ɑ系数为0.93,各分量表Cron-bach ɑ系数依次为0.86、0.78、0.79、0.76;量表总体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为0.91,各分量表Spearman-Brown折半信度依次为0.86、0.81、0.81、0.75。2.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体得分为87.85±16.41,其中“对疾病状态不确定性”分量表与“不可预测性”分量表平均得分较高,其次为“信息不明确性”分量表,“信息缺乏性”分量表平均得分最低。1.70%脑瘫患儿父母的疾病不确定感处于高水平,77.20%处于中等水平,21.10%处于低水平。3.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居住地、治疗时间、脑瘫家族史在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上有统计学差异(P<0.05)。4.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与积极应对方式使用频率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积极应对方式作用程度总分及各分量表得分呈显著负相关(P<0.05)。5.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积极应对方式使用频率”及“脑瘫家族史”进入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回归模型。结论:1.中文版疾病不确定感父母量表条目数量适中,计分方法简单,内容通俗易懂,具有良好的效度及信度,适用于对我国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应用研究。2.脑瘫患儿父母普遍存在着疾病不确定感,大部分处于中等水平。3.脑瘫患儿父母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因素包括:受教育程度、工作状况、家庭人均月收入、家庭居住地、治疗时间、脑瘫家族史、应对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