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游记》与《浮士德》中的个性解放思想比较研究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jueduizhi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人类自从诞生的那一天起就从来没有停止过对于自由和解放的期待与呼唤,在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萌芽之后,个性解放思想更是大潮涌动,被称作“人学”的文学自然不会错过对这一波澜壮阔的思想奇观的记录和表现,其中《西游记》与《浮士德》分别堪称中西个性解放文艺思潮发展历程中的代表性作品。因此,这样两部貌似“风马牛不相及”的作品就具备了比较研究的可能性与必要性。本文将综合运用文学的跨文化比较研究体系中的平行研究和主题学研究的方法,对《西游记》和《浮士德》所共同拥有的几组文学母题,包括“拯救”、“追寻”、“善与恶”、“灵与肉”、“童心与狂欢”等进行比较分析,从而使两部作品中个性解放思想的外在形态更为清晰和条理,内在本质更为清楚和明确,并进一步发掘出这些相似的母题背后所隐藏的文化和美学差异,使我们体会到东西方的人们所共有的思想情感和审美趣味,更为真切的展示中德文学的不同风韵和独特个性。“拯救”母题是推动两部作品情节发展的原动力之一,并且都包括自我救赎和拯救他人两种形态。自我救赎是孙悟空大闹天空以及唐僧师徒赴西天取经的重要动因,也是浮士德一生探索历程的原动力;拯救他人则是两部作品的主人公追寻行动的至高道德目标。这种相似形态的内里蕴涵着共同的人文价值观念,从“自我救赎”角度而言,自强不息、积极进取、实现自身价值、追求解放和自由是中德文学共同认可的价值观念。从“拯救他人”的角度来看,造福民众、普济苍生是中德文学中人学观念的最高价值所在。但两部作品的不同文化背景又决定了相似的外表之下必然也会隐藏着许多不同的特质,比如二者的拯救步调不尽相同,西游记是从拯救他人到自我救赎,浮士德是从自我救赎到拯救他人,这体现了中德文化中不同的个体价值观念和宗教观念的渗透和影响。“追寻”母题在两部作品中的叙事框架和内涵有很多耐人寻味的可资比较之处。一方面,二者既改造利用了长期流传的具有很强宗教色彩的历史故事或民间传说,把情节结构置于一个宗教故事的框架之中,在推动情节发展的要素、追寻的结局等方面都相类似,同时还不约而同地对宗教都采取了一种超然的创作态度,表现出鲜明的现世主义色彩;另一方面,相似的宗教故事框架和创作态度之下有着不同的思想内涵,比如宗教的实际渗透程度、追寻者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破除阻碍的方式、追寻团队内部的人际关系特征等均存在差异,表现出不同的现世主义精神:《西游记》是个性解放思潮冲击之下的儒家文化观念,《浮士德》则是新的人文主义精神。“善与恶”母题在两部作品中承载着价值评判的意义,虽然它的外在形态均表现为几组对立的人物形象体系:绝对的善与绝对的恶的冲突、善与恶的因素互相交织的冲突、主人公自身内部的善恶冲突,但是其内涵差异较大,在《西游记》中,善与恶矛盾冲突的主体是两种社会力量——正义力量与邪恶势力的对立,善恶对立双方泾渭分明、壁垒森严,表现出善恶矛盾的社会性、绝对性,其评判标准是受到了个性解放思潮冲击的儒家世俗伦理价值观;而《浮士德》更强调了人性的多样化表现,善与恶的矛盾源自灵与肉的冲突,它更体现为人的内在世界的矛盾冲突,并且由于作品中存在的两种价值评判体系,善与恶表现为互相交织、彼此转化的复杂形态。“灵与肉”的冲突也始终如影随形地伴随着两部作品主人公的人生追寻历程。首先,二者中的情欲和精神追求的关系有着相似的表层对立模式,在《西游记》中表现为女妖魔与主人公的对立,在《浮士德》中表现为情欲的放纵与惩罚。在深层的精神内涵中,两部作品对灵与肉的关系存在着不同的认知和处理方式,《西游记》表现为对情欲的否定,《浮士德》则表现为对情欲的辩证认知。最后,两部作品解决情欲与精神追求之冲突的方式不同,《西游记》主张以修行来戒除本能和情欲的冲动,而《浮士德》则主张情欲升华,使本能的冲动转化为投身社会实践的动力,从而让小我的幸福和满足升华成全人类、即大我的发展。“童心”和“狂欢”既是中西文学史上分别出现的两种文艺理论学说,也分别是《西游记》和《浮士德》中存在的主题学意义上的母题,它们对作品主人公个体生命价值的实现和提升发挥着肯定和促进作用。两部作品对个体生命价值的追求主要有三方面相似的表现:自我意识觉醒是思想前提和基础,对强化、延续个体生命力的追求是肉身基础,对人生价值和意义的追寻是目标和本质体现,同时也在个体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关系、对待情欲满足的态度等方面表现出较大差异。“童心”和“狂欢”堪称两部作品中的个体价值观念的催化剂,它们推动着人性的率真和人生的充实、人格的自由和平等、自我价值与社会价值的和谐等理念的确立,并使之成为作品的主流个体价值观念。同时,由于童心和狂欢所属的不同文化体系,两部作品在实现个体价值的路径、面临的桎梏等方面的认识存在一定差异。总之,通过对《西游记》和《浮士德》的比较分析我们可以看到,个性解放是二者的共同吁求,它的外在形态、构造机理和内在的精神本质在各具特色的同时,表现出极大的相似性和相通性。由此,我们可以感受到深刻的精神启迪:首先,“多元共生”是世界文学生态的基本形态,不同国家/民族文学均有其独特价值,它们之间的交流是可能的和必要的;同时,“和而不同”是不同国家/民族文学交流时的必然准则。承认多元共生的状态,尊重和而不同的原则,这是世界文学和民族文学和谐共生的逻辑起点。
其他文献
国内小学英语教育模式都是大班化教学,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大班化教学已经不能满足社会需求的多样性。同时,大班化教学也不利于学生潜质的发掘和创造力的培养。如果教学质量
本文依据审查的项目图纸,对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总结归纳,对规范中易被忽略的条款以及容易产生歧义的条文进行解释,以期引起设计人员的关注,避免在后续项目中再次出现同样错误
陶瓷艺术是人类文明的象征。特别是当它在经历了从实用价值向艺术并举的转变之后,陶瓷作品就不仅限于方便人们的日常生产生活了,它已经成为一种与人类内在情感紧密相连的艺术形
调查问卷是调查者运用统一设计的问卷向被选取的调查对象了解情况或征询意见的调查方法,在社会研究的各个领域被广泛应用。本文以"川菜文化国际传播媒介研究"为例,从研究问题
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大力发展外向型经济,其中OEM代工模式加快了我国参与国际分工的步伐,带动了我国对外贸易和经济的发展,有效解决了富余劳动力就业问题,通过代工模式我们也学到了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交通出行问题日益凸显,城市轨道交通作为大运量、快速度、高准时的交通运输方式,逐渐成为解决城市拥堵问题的根本途径,也是各大城市争相建
<正>军统由于其特务组织的性质,具有极强的隐蔽性。不仅外人不知其本质,就连军统内部队员也未必能够知其详。军统内部的部门甚多,有的部门连军统内部相互也不了解或不知其性
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日渐提高,汽车也成为了社会最主要的代步和出行交通工具。伴随着低碳经济在世界各国的发展以及全球“温室效应”的产生,必须要研发出能替代传统燃油汽车的
谈数学习题课教学钟梅数学分析是高校数学专业的一门重要基础课,它是进一步学习有关后继课程的阶梯,对师范院校的学生来讲它又是深入理解中学数学的基础.但入校不久的低年级大学
本文旨在探讨在实验教学中应用情景模拟教学法对本科生自学能力的影响。在中医学院中西医结合专业的本科生中随机选出116人,分为对照组(57人)和研究组(59人),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