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上海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提出,要改革课程过于注重知识传授的倾向,加强课程与学生生活及现代社会发展的联系,关注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经验。要求“各学科课程标准结合本学科的特点,加强过程性、体验性目标,引导学生主动参与、亲身实践。”在学习实践中,体验动手动脑,不仅能增强学生的学习兴趣,更能使学生在体验中独立思考,增强其自主学习的意识,发展他们的创造思维和合作沟通等各方面能力。体验学习是顺应时代发展、推动新课改深入、改变师生学习行为的一种有效的教学活动。所谓体验学习是指在教学过程中,根据学生的认知特点和规律,教师通过创造实际或模拟情境和机会,呈现或再现、还原教学内容,引导学生由被动到主动、由依赖到自主、由接受性到创造性地对教学情境进行体验。体验学习是以“教学活动过程就是学生体验的过程”为课程实施的价值取向的教学方式,是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和人格健康的教学方式。体验学习在国外已有广泛的实践和理论基础,尤其是在职业教育、高等教育实践中收到了良好的效果。目前,我国基础教育实践中也在逐步开始了尝试研究,研究者们探析体验学习的发展历程和理论模型,但是在具体学科教育中开展体验学习研究的并不多。因此,在新课程实施背景下的科学课程中,构建体验学习这一新的教学模式对于学生发展的意义以及这一教学模式在课堂中的实施策略还是有必要进一步研究的。本课题依据体验学习的理论和模式,指导总结我校科学教学的经验,运用理论研究与实证研究相结合的方法,从科学研究的角度系统地归纳了体验式教学的课堂基本操作过程,提炼体验学习课堂教学案例,进行体验学习实验研究,提出体验体验学习模式后的一些思考。在课题研究过程中,也更多的通过让学生尝试“体验”学习过程,观察学生体验主动学习的快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