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当前,我国的学校课程改革正如火如荼地展开。为了促进学生均衡而有个性地发展,《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设计了必修课程和选修课程,诗歌就是选修课程五个系列中的第一部分。鉴于传统诗歌教学少、慢、差、费的现状,本文首先着力探讨了造成这一现状的时代原因、体制原因和人为原因,并分析了当前中学古典诗歌教学的三个误区:理性分析代替直觉领悟、忽视学生主体性及教材编写主线不明,目的是以唐诗为突破口,找出一套编写古典诗歌选修教材的思路和教授古典诗歌的方法。 经过两轮的教学实践,本人初步确定了高中语文选修课程《唐诗选读》的总体设计思路,并完成了一套以诗歌发展史为线索的教材编写,同时总结出一些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以供同行参考。 《唐诗选读》课程的总体思路是:选材具有针对性,切合当前学生的精神需求;篇目线索明晰,给学生一个完整的唐诗发展脉胳图;教学方法灵活,在鉴赏诗歌进程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评价手段多样化,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热情。 在教材编写方面,按照初、盛、中、晚唐四个时期分节,选择各时期最具代表性的诗人和流派的作品,并简要附上诗人生平、思想、流派特征、时代背景,让学生“知其然,亦知其所以然”,既学到诗,又学到史,更能与那些诗坛先贤忘情神交,最大限度满足他们的学习需求。 在古典诗歌教学方法的设计方面,本人力避图解式、填鸭式的机械手操作,力求拉近古典诗人、古典诗歌与当代学生的距离,设计了读懂诗人、读透诗歌、读通历史三个重要环节,并最终达到以诗为鉴、陶冶人格的教学目的。 多年的教学实践让我深深意识到:中国古典诗歌教学的主线是美育,过去将语言、文学、思想、写作一古脑儿压在诗歌教学身上既不现实,又严重妨碍了诗歌和学生之间的正常交流;同时,必须加强古典诗歌的吟诵训练,让琅琅读书声回到课堂,让学生在涵泳品读中理解、欣赏、探寻诗歌世界的真善美。然而,如何克服当前强大的高考压力及古典诗歌本身固有的与当今时代格格不入的一些特质,让古典诗歌与当代学生更快地拉近距离,还是我们每一位教师任重道远、义不容辞的努力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