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
:
韩国与中国从2011年签署“中韩教师交流合作协议”,开启了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每年一定数量的在校研究生或本科毕业生通过汉办孔子学院的选拔,以志愿者教师的身份被派遣到韩国参与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工作。韩国中小学汉语课采取了“协作教学”的模式,即中韩两位教师共同负责同一堂汉语课的教学工作。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志愿者教师在韩期间对此教学方式的适应情况,分析产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韩国与中国从2011年签署“中韩教师交流合作协议”,开启了CPIK(Chinese Program in Korea)项目,每年一定数量的在校研究生或本科毕业生通过汉办孔子学院的选拔,以志愿者教师的身份被派遣到韩国参与中小学汉语教学的工作。韩国中小学汉语课采取了“协作教学”的模式,即中韩两位教师共同负责同一堂汉语课的教学工作。本文研究的目的是了解中国志愿者教师在韩期间对此教学方式的适应情况,分析产生不适的原因,为了今后参与项目的志愿者教师能更好地在韩国展开教学工作提供参考。本文共4个部分,第一是绪论部分,包括选题来源及选题意义,对相关研究进行综述,本文的研究对象为2019年首尔地区的47位汉语志愿者老师,主要研究方法是问卷调查法和访谈法。第二部分是对协作教学完成情况的调查分析。第三部分是对3位留任和3位离任的教师的协作教学适应情况做调查分析。第四部分分析了CPIK教师在协作教学模式下教学不适的客观和主观原因,针对这些原因提出改进建议。根据本文研究发现,志愿者教师对协作教学模式适应整体良好。存在一些不适的客观原因有岗前培训内容与实际教学有差异;志愿者教师与搭档教师的交流时间较少;汉语课的性质不受重视;就任学校的分配和课程不合理。主观原因有志愿者教师韩语水平低,与学生交流有障碍,课堂参与度低;志愿者教师缺乏教学经验及专业知识以及跨文化交际不适应。客观上汉办及学校应该给志愿者提供更多实际必要的帮助,前任志愿者在交接过程中应继续发扬志愿者精神,提供有效的信息。主观上志愿者本身应该增加自己的汉语基础知识及教学能力,加强韩语的学习,以顺利融入工作中,最后要克服心理的障碍,适应自己从学生到教师的职业转变。
其他文献
现代社会,每个人或多或少都需要同银行进行业务往来,而银行的业务范围也逐渐从单一的存取款服务发展为现如今的多功能和多渠道服务。众所周知,商业银行在如今快速的业务发展中,积累了如同客户个人信息数据、客户交易数据等众多数据。数据,很明显的已经成为当今商业银行之间的重要资产和核心竞争力。随着我国现代金融业信息化的快速发展,客户作为最基础的原始资源,其掌握的信息资源成为各个银行相互争强的众矢之的。这样多的个
课程是学校教育的核心,而实训课程则是职业学校教育的轴心。增加实训课程的有效性是职业学校教师的目标与职责。本文立足于中职学校的某一门实训课程,通过酒店、学校两个地点以及教师、学生与酒店工作人员三个主体,得出其学习情境设计的主要内容,并进行详细的设计,比较创新性的进行了职业学校实训课程设计,具有一定的研究意义。首先在前人的基础上,了解到当前对于实训课程学习情境设计的研究调研不够深入,在具体的情境设计时
同伴教学法作为一种基于概念剖析的交互式教学模式,变“灌输式”课堂讲授为多元互动背景下的合作学习与自主探究,经过长期的研究与实验,其有效性得到了充分证实,在调动课堂参与、深化概念理解、促进知识应用、培养实践能力等方面独具优势。同伴教学法的核心理念符合新课改的基本要求,笔者尝试将同伴教学法应用于中职《旅游概论》的课程教学。通过文献研究法梳理了同伴教学法的研究成果与趋势走向,概述了同伴教学法的内涵、实施
纠正性反馈的研究始于上世纪70年代,从美国语言学家查德隆(Chaudron)1977年提出“纠正性反馈”这一概念开始,早期学者通过课堂观察,对纠正性反馈的使用情况、纠正性反馈的类型进行了研究,研究形式还停留在描述性研究阶段。如今,学者们采用实验研究和问卷调查的研究方式,对纠正性反馈对二语习得的有效性、个体差异对纠正性反馈有效性的影响进行了研究,试图从二语习得和心理学的角度探究纠正性反馈与语言习得的
课外作业是汉语教学环节中非常重要的一环,但是很多汉语教师往往因为各种原因忽视了这一可以提升学生学习效果的环节。从研究成果来看,目前这个领域的研究还不太多,而且研究对象多为在泰国的汉语学习者或者国内的留学生。缅甸汉语教学近些年发展不论是速度还是态势都十分良好,而针对缅甸的课外作业研究现在还是空白。基于这种情况,本文立足调查缅甸成人汉语教学中课外作业的现状,对两所学校的学生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教师
我国的扶贫工作经过几十年的发展,理论与实践层面均有了极大的提升,从过去大水漫灌式的粗放扶贫发展到了今天的精准扶贫阶段。现阶段我国的精准扶贫政策精确瞄准到个人,因人因户精准施策,力求激发贫困户的脱贫能力,从根本上解决贫困问题。自开展精准扶贫政策以来,我国的贫困人口由2012年底的9899万人下降至2019年底的551万人,贫困发生率由10.2%下降至0.6%,年均减贫人数达1335万人,全面脱贫任务
EPC(Engineering-Procurement-Construction)总承包模式自从20世纪80年代在建设工程领域应用以来,因其与传统分包模式/施工总承包模式相比能够充分发挥设计在建设过程中的主导作用,有效克服设计、采购、施工相互制约和脱节的矛盾,促进设计、采购、施工各阶段的深度配合,利于工程建设整体方案的不断优化和质量、进度、成本控制;30多年来逐渐成为国际上主流的建设工程总承包模式
随着汉语在泰国的推广,泰国的汉语师资紧缺。泰国高校陆续开设了“汉语教育专业”,致力于培养泰国本土的汉语师资。目前泰国高校中汉语教育专业的培养模式主要是两种。一种是泰国纯本土培养模式(4+1);另一种则是中泰合作培养模式(2+2、3+1或2+2+1等中泰合办项目)。两种模式的教学理论、课程体系、培养目标和教学策略等方面都有显著差异。本文通过对泰国艺术大学汉语教育专业两种(4+1和2+2+1)模式进行
定标比超法源自20世纪70年代,至今也是公认的最有用的管理工具之一,其通过寻找最佳者,对比分析差距,并不断完善自我,从而来改善企业经营绩效,提高全球竞争力。随着时间的推移,定标比超法逐渐受到图书馆领域的重视,越来越多地运用到图书馆的战略研究方面,并取得一定成效。云南省地处边疆,其公共图书馆的发展相对比较落后,且省内各州市的公共图书馆发展的也极为不均衡,图书馆移动服务情况更是不容乐观。为改变这一现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