醛酮还原酶AKR1C2在肿瘤细胞中的表达差异及抑制剂的筛选

来源 :长春理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ayueee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醛酮还原酶AKR1C2在人类许多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近年研究发现AKR1C2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具有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了肝癌细胞HepG2、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对应的正常肝细胞HL-7702、肺细胞MRC-5、乳腺细胞MCF-10A以及耐顺铂肝癌细胞HepG2/DD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技术(Western Blotting),在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上研究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AKR1C2的表达差异。同时原核表达AKR1C2活性蛋白,优化酶活性测定条件,建立抑制剂筛选模型,从6种具有消炎作用且分子结构不同的小分子药物氟芬那酸丁酯、甲氧丙酸、甲羟孕酮、甲氯灭酸钠、舒林酸、茉莉酸甲酯中筛选出该酶的有效抑制剂。利用细胞增殖活性/毒性检测技术(MTT法)研究小分子抑制剂对于HepG2生长抑制作用以及逆转HepG2/DDP顺铂耐药性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上,A549和MCF-7中AKR1C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细胞,然而HepG2中AKR1C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L-7702同时也高于A549和MCF-7;HepG2/DDP中AKR1C2的蛋白表达量是HepG2的1.92倍。因此后续以AKR1C2高表达的HepG2和HepG2/DDP为研究对象。原核表达纯化AKR1C2蛋白并优化酶活性测定条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六种小分子药物对AKR1C2酶活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13±0.18μM、1.54±0.23μM、2.13±0.39μM、2.41±0.38μM、7.22±1.25μM、14.59±2.61μM;MTT法检测上述六种药物作用于HepG2细胞使细胞数量减少至一半时的浓度分别为:0.54±0.04 mM、2.34±0.41 mM、2.73±0.38 mM、1.32±0.21 mM、1.84±0.28 mM、3.25±0.61 mM。六种小分子药物在安全浓度下分别与顺铂同时作用于HepG2/DDP,处理24 h和48 h后顺铂耐药性逆转倍数分别为:甲氧丙酸逆转2.48和3.46倍、舒林酸逆转1.62和2.53倍、茉莉酸甲酯逆转1.20和1.35倍、甲羟孕酮逆转1.75和2.66倍、氟芬那酸丁酯逆转2.68和4.47倍、甲氯灭酸钠逆转4.16和8.46倍。实验结果揭示AKR1C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肝癌顺铂耐药性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本研究为以AKR1C2作为药物靶点,靶向治疗AKR1C2高表达的肿瘤以及改善顺铂药物疗效提供实验基础。
其他文献
该翻译为英译汉实践,原文选自马克·沙利文的小说《血色天空下》。沙利文以二战时期的意大利为创作背景,以真实人物真实事件为创作依据,通过小说这一艺术形式向读者呈现了一
目的:P.gingivalis是公认的牙周可疑致病菌之一,并且可广泛内化入各种宿主细胞内,从而与全身疾病、癌症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研究显示P.gingivalis可协助HIV-1进入Hela上皮细
微生物尤其是细菌之间的相互作用决定了微生态群落组织和功能,从而影响了人类的健康和环境生态系统的功能。通过实验方法获得细菌相互作用代价较高,随着高通量测序数据的日益
分子印迹技术是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的一种新兴的科学技术,该技术以目标分子为模板,通过加热、氧化还原等方式引发单体和交联剂在模板分子周围形成聚合物,然后洗脱模板,得到具有三维立体空腔的聚合物(MIPs)。由于聚合物模拟了抗原-抗体的识别原理,因此又被称作塑料抗体。相比抗原-抗体,聚合物具有耐高温、耐酸碱、稳定性高、合成成本低等优点。碳材料由于制备简单,成本低,且具有良好的稳定性,在催化降解、生物分
在外语学习的发展阶段中,学习者在使用目标语言时难免会犯各种语言错误。纠正性反馈不仅是教师在课堂上与学生互动的有效工具,而且对于学生语言的输入与输出有着深刻的影响。
针对西南地区深部岩石在高温作用下的力学特性研究不足的现状,本文拟通过高温加热装置、静力学设备和霍普金森压杆,以矽卡岩为研究对象,开展高温作用下的实验研究,得到如下成果:(1)通过XW7L-12箱式电阻炉对矽卡岩石进行高温加热(25℃、200℃、400℃、600℃、800℃)处理,测定并分析了矽卡岩基本物理参数(密度、波速)的温度效应,观察并对比了经过高温作用后的矽卡岩石试件的表观颜色和表观裂纹的数
当承受的外部载荷发生变化时,骨可以感应力学信号并做出响应,调节自身的质量和结构。在力学信号传导过程中,动态载荷而非静态载荷能够引起骨内液体的流动,激活骨细胞。当动态
研究背景上颈椎畸形是脊柱外科常见疾病,常引起神经功能损害,手术是阻止神经功能进一步恶化的有效方法,其关键是充分的减压及可靠的内固定。对于难复性寰枢椎脱位患者,目前主
微位移技术作为精密机械与精密仪器的关键技术之一,在微电子技术、航空航天、生物工程等方面有着重要的作用。柔性机构具有高精度、无摩擦、免装配、可整体加工等优点,压电驱动器具有分辨率高、响应快、精度高、刚度大、输出力大及结构紧凑等优点,因此当前纳米级精度微位移定位和运动一般使用压电陶瓷驱动器驱动柔性机构来实现。然而压电驱动器的输出位移很小,一般只有几十微米,因此需要对压电驱动器的输出位移进行放大。目前,
研究背景:选取若干位高分级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并深入研究分析手术治疗后在不同引流方式下的具体治疗效果,然后观察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