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醛酮还原酶AKR1C2在人类许多组织器官中均有表达。近年研究发现AKR1C2与癌症的发生发展以及耐药性的产生具有相关性。本研究选取了肝癌细胞HepG2、肺癌细胞A549、乳腺癌细胞MCF-7,对应的正常肝细胞HL-7702、肺细胞MRC-5、乳腺细胞MCF-10A以及耐顺铂肝癌细胞HepG2/DDP作为研究对象。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 Time PCR)、蛋白免疫印迹杂交技术(Western Blotting),在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上研究癌细胞与正常细胞之间AKR1C2的表达差异。同时原核表达AKR1C2活性蛋白,优化酶活性测定条件,建立抑制剂筛选模型,从6种具有消炎作用且分子结构不同的小分子药物氟芬那酸丁酯、甲氧丙酸、甲羟孕酮、甲氯灭酸钠、舒林酸、茉莉酸甲酯中筛选出该酶的有效抑制剂。利用细胞增殖活性/毒性检测技术(MTT法)研究小分子抑制剂对于HepG2生长抑制作用以及逆转HepG2/DDP顺铂耐药性的能力。实验结果表明:在转录水平与翻译水平上,A549和MCF-7中AKR1C2的表达水平均低于正常细胞,然而HepG2中AKR1C2的表达量明显高于HL-7702同时也高于A549和MCF-7;HepG2/DDP中AKR1C2的蛋白表达量是HepG2的1.92倍。因此后续以AKR1C2高表达的HepG2和HepG2/DDP为研究对象。原核表达纯化AKR1C2蛋白并优化酶活性测定条件,在最佳测定条件下六种小分子药物对AKR1C2酶活半抑制浓度分别为:1.13±0.18μM、1.54±0.23μM、2.13±0.39μM、2.41±0.38μM、7.22±1.25μM、14.59±2.61μM;MTT法检测上述六种药物作用于HepG2细胞使细胞数量减少至一半时的浓度分别为:0.54±0.04 mM、2.34±0.41 mM、2.73±0.38 mM、1.32±0.21 mM、1.84±0.28 mM、3.25±0.61 mM。六种小分子药物在安全浓度下分别与顺铂同时作用于HepG2/DDP,处理24 h和48 h后顺铂耐药性逆转倍数分别为:甲氧丙酸逆转2.48和3.46倍、舒林酸逆转1.62和2.53倍、茉莉酸甲酯逆转1.20和1.35倍、甲羟孕酮逆转1.75和2.66倍、氟芬那酸丁酯逆转2.68和4.47倍、甲氯灭酸钠逆转4.16和8.46倍。实验结果揭示AKR1C2的表达具有一定的组织差异性,与肝癌的发生发展以及肝癌顺铂耐药性的产生有着重要的相关性。本研究为以AKR1C2作为药物靶点,靶向治疗AKR1C2高表达的肿瘤以及改善顺铂药物疗效提供实验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