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谐振式能量与信息双向传输技术研究

来源 :中北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aspxcss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能量无线传输技术是以电磁感应换能原理为基础,在非物理接触的条件下为电力设备供电的技术。但是随着信息化的发展,仅能量传输已经不能满足需求,在旋转设备的参数监测等应用中,还要求进行信息的同步传输。使用能量耦合机构进行信息的同步传输不仅安全可靠,还可以避免分通道传输带来复杂的电磁互扰和安装困难等问题,是目前无线传输的研究热点,处于初步研究阶段。该技术中信息传输还面临传输速率低、传输方向受限和回路间有串扰等问题。本文围绕这三个问题展开研究,旨在实现高效且无失真的能量与信息同步无线传输,拓展实时动态参数测试在旋转类零件上的应用,为实现非物理接触式信息获取奠定基础。在大量查阅国内外关于能量无线传输和能量与信息同步传输的参考文献、综合对比现有各种传输技术与方法的基础上,采用磁谐振技术传输能量,2ASK载波调制技术传输信息,提出了使用平面螺旋型耦合机构中的内层线圈作为信道的信息传输方法,实现了基于同一组耦合线圈的信息双向传输,同时又不影响能量的传输。论文采用理论推导、公式计算、仿真分析和实验验证等手段,从以下几个方面展开研究:(1)分析对比各种现有传输技术,采用传输效率高、抗干扰性强的磁谐振技术传输能量,根据电路理论建模,论述了无线传输原理和传输性能。采用传输方向和速率较为自由的载波调制技术传输信息,并根据实际应用需求总结了同步传输系统设计的基本原则。(2)针对能量传输耦合机构电感较大,对信息载波滤波严重、导致信道带宽较小等问题,提出了利用能量耦合机构的局部线圈作为信道的信息传输方法,并且设计了同步传输电路方案,通过增加信息补偿电容提高载波传输电压增益。对方案能量传输和信息传输原理进行了分析。(3)在采用2ASK调制技术时,通过分析耦合系数、谐振频率、耦合电感等电路参数与信息传输速率的关系,设计电路参数,提高了信息传输速率、减小了误码率。在信息传输回路中,局部线圈选择平面螺旋结构中耦合系数较大的内层部分,接收端并联阻波网络以降低串扰。(4)利用Pspice软件仿真,仿真验证了电路设计和理论分析的正确性以及信息传输速率优化设计的有效性,根据仿真结果搭建了原理样机。最后,在2.5MHz载波频率下实现了信息最大传输速率为1Mbps的单通道能量与信息的双向同步传输,避免了通道互扰且保证两回路参数设计自由。
其他文献
高校作为学生进入社会的预备营地,不仅是培养专业技能人才的储备库,也是培养有健全人格的人的“大家庭”和“小社会”,高校对学生的教育不仅仅是课堂上知识的讲授,也需在课堂
抗生素耐药性的出现与传播正严重威胁全球公共健康与经济发展,抗生素抗性污染全球化现象已经初步显现。研究发现临床上抗生素抗性会在环境菌群间进一步迁移、转化和扩散,最终
现今,解决能源危机与环境污染的问题,是人类能否实现持续繁荣的关键策略。因此,积极的探索替代性能源便显得尤为迫切。其中氢能由于高的能量密度,以及在使用过程中不会产生有毒物种和温室气体,成为了人们对新能源追求的热点。通过电催化分解水直接将水分子转换为氢能源的方法,具有高效、快速的特点成为了目前众多氢能源制备方法中最具有潜力的方法之一。然而,电催化水分解的整体效率被析氧反应(OER)过程中高势垒的四电子
根据相关报道,心脏疾病已经成为死亡率最高的疾病,而且发病率也在持续提高,心脏疾病正在严重威胁人类的健康,因此对心脏疾病的预防和诊断已经十分迫切。随着核磁共振成像技术
本文是对学位毕业音乐会设计的一个书面阐释,也是学位音乐会筹备的重要依据。其中包含了音乐会的整体构思及曲目选定,还对每一部分具体曲目进行了分析,阐述了个人演唱感悟。
DNA步行器是一类特殊的DNA分子机器,具有独特的机械运动、行走的高方向性和信号扩增能力而引起了研究人员越来越多的关注。传统的DNA步行器是一类行走链能够在一维(1-D)线性轨道或二维(2-D)平面轨道完成步进的纳米机器。由于一维或二维行走空间的有限性和纳米结构中底物DNA的低通量,随后报道的三维(3-D)DNA步行器克服了上述缺点。三维DNA步行器由于微米或纳米颗粒较大的DNA负载量,可以走更多
十九大报告指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发展之间的矛盾已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1)。就基本公共服务而言,公众对公共服务需求的增长与其供给数量和质量的不
本文是我对自己毕业音乐会的一个书面设计,主要内容包括:自我介绍,音乐会整体构思,选曲安排,音乐会重点曲目分析及要点阐述,结语,致谢与声明。研究生阶段在金铁霖教授的悉心
随着能源需求的急剧增长,新能源清洁发电技术的开发和应用日益受到重视,风能发电技术的研究也成为能源方面的热点。但由于风能的随机性和波动性等特点,制约其风能发电的大规
随着社会的进步和经济的发展,城市交通与现代化工业生产等引起的环境振动对结构自身造成不利影响,且新建建筑的设计也不断向着美观、大跨度发展,因刚度相对较柔,故很难通过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