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本试验运用形态学标记、细胞学标记和SSR分子标记对内蒙古地区种植的甘蓝型和芥菜型春油菜进行遗传多样性分析,结果表明:(1)38份甘蓝型春油菜和9份芥菜型春油菜7个数量性状的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2.63%、43.15%,平均多样性指数分别为0.85、0.50;13个质量性状平均变异系数分别为22.56%、20.98%,其中甘蓝型春油菜子叶形状、基叶叶形、植株株型以及芥菜型春油菜子叶形状、刺毛多少和叶缘形状等性状均未表现出多样性。在一定相似距离处,38份甘蓝型春油菜品种分为5大类,9份芥菜型品种分为4大类,不同品种大多按地域相近或来源相同聚在一类,也有少数来源相近(同)的品种聚类较远或地域较远的品种聚类距离较小。(2)甘蓝型春油菜全株有效角果数和一次有效分枝数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全株有效角果数和株高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负相关,千粒重与硫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芥菜型春油菜全株有效角果数、一次有效分枝数和千粒重与单株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粗脂肪含量、硫苷含量与每角粒数呈显著正相关,与千粒重、全株有效角果数呈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甘蓝型春油菜单株产量、粗脂肪含量、硫苷含量三者间的关系不明显,而芥菜型春油菜单株产量与粗脂肪含量、硫苷含量呈显著负相关,硫苷含量与粗脂肪含量呈显著正相关。(3)油菜染色体制片以上午10:00—11:30根尖取样,15-20℃下用0.002M 8-羟基喹啉对样品预处理3h,60℃下酸解(45%冰醋酸:1N HCL=1:2)解离20min时染色压片,制片效果最好。细胞镜检表明,甘蓝型春油菜染色体数目为2n=38,芥菜型春油菜为2n=36,各品种均未出现染色体数目上的增加或缺失现象。(4)筛选23对SSR引物对27份甘蓝型春油菜总DNA分析,共扩增出149个多态性位点,平均每对引物6.48个。聚类结果表明,27个甘蓝型春油菜的平均遗传距离为0.21,最大距离为0.47。在距离为0.34处,可将供试材料分为4大类,国内品种和国外引进种的聚类划分并不是很明显,但大多同一单位选育的品种在距离较小处聚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