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蚌埠隆起位于华北板块南缘,其受到华北、扬子板块碰撞及之后燕山运动的影响,记录了重要的构造信息,值得开展构造解析研究。近期我们在蚌埠凤阳地区发现了一条近东西走向的逆冲推覆构造,本文运用多种方法,对该逆冲推覆构造的几何学、运动学、形成年代与环境进行了精细的研究和探讨,经过对马山、小红山以及西芦山三条横过推覆构造的剖面进行系统的测量、采样、分析和研究得出以下几点共识:(1)蚌埠凤阳地区的逆冲推覆构造具有由南向北推覆的运动学特征;(2)利用应力场软件对研究区进行应力状态分析,得出凤阳地区受到近南北向和北西-南东向两种方向的挤压力,与石英颗粒涡度分析所显示的挤压背景一致;(3)从推覆构造带内两期不同的变形特征、两组代表性面理182°∠10°和142°-∠33。,再结合推覆构造内石英ESR测年得到268.6±25.0~208.3±20.0Ma和163.4±16.0~151.5±15.0Ma的年龄,推测此逆冲推覆经过两期构造,一期受到印支期阶段华北板块与扬子板块完全碰撞近南北向的挤压;另一期受到早-中燕山阶段,太平洋板块与亚洲陆块碰撞近北西向的挤压。(4)利用角闪-斜长温压计、二长温度计及多硅白云母压力计测得凤阳逆冲推覆形成的温度在300~490℃之间,对应的压力在0.28-0.63GPa,属于中低温中压环境。由于凤阳地区风化较严重,岩石出露极少,所以研究程度有限,有很多问题还没能彻底研究清楚,包括推覆距离及具体规模等,有待于进一步的研究确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