泾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研究

来源 :西安科技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wjw842008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泾渭湿地位于陕西西安的东北侧,有湿地面积6325.7hm2,东以高陵耿镇渭河大桥为界,西以泾渭六村堡为界,南至灞河河口大桥,北到渭河北岸黄土陡坎。由渭河以及两大支流泾河、灞河交汇而成,以渭河河床为主体,河流、河漫滩与河心沙洲为主要的湿地类型,植物种类多样。历史上泾渭湿地主要受到河道摆动的控制,人类影响的作用较小。近年来随着经济的发展,湿地生态系统越来越受到了人类的影响,过度地开垦,大量的工业废水、废渣、生活污水和化肥、农药等有害物质排入湿地,使得湿地生态系统及其功能明显退化。因此,对泾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研究,为西安市生态环境的建设,以及经济、社会、生态的和谐发展具有重要意义。作者通过收集资料、野外实地调查,将泾渭湿地划分为四个湿地区进行研究;首先,明确了泾渭湿地健康评价的指标体系;然后,从自然环境健康,湿地功能健康,湿地人文健康三个方面进行了评价;最后,依据评价结果,提出了泾渭湿地资源保护与合理开发利用的建议与对策。本文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1对泾渭湿地划分区根据泾渭湿地的地质地貌、水文、植被、土壤、生物等组成要素的基本特征,将泾渭湿地分为:泾渭交汇湿地区、浐灞湿地区、渭河流域湿地区以及泾河流域湿地区四个湿地分区,分别对每个湿地区进行了详细说明。2建立泾渭湿地评价指标体系结合实际调查,从自然环境健康,湿地功能健康,湿地人文健康三个方面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湿地自然环境健康指标分别从河岸、河床边缘植被,河道冲刷或淤积,湿地水质,动物个体尺度,面积退化率,湿地受胁迫状况六个方面分等;湿地功能健康指标分别从洪水控制,水质净化能力,侵蚀控制,自然栖息地,食品生产,休闲娱乐六个方面分等;湿地人文健康指标分别从人类活动强度,人口健康状况,工业、生活污水,湿地保护意识,政策法规贯彻力度,湿地管理和科研水平六个方面分等。3泾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建立泾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的总目标层相关矩阵,再分别建立湿地自然环境健康指标层,湿地功能健康指标层,湿地人文健康指标层相关矩阵,通过计算最终确定参评因子权重。参照参评指标得分,计算泾渭湿地四个湿地区的健康度,明确了泾渭交汇湿地区的健康度为3.264,属于健康湿地;浐灞湿地区的健康度为2.618,属于较健康湿地;渭河流域湿地区的健康度为1.930,为一般病态湿地;泾河流域湿地区的健康度为1.717,为一般病态湿地。4泾渭湿地保护与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对策在对泾渭湿地生态系统健康评价分析的基础上,提出针对泾渭湿地资源保护以及可持续利用的建议与对策。
其他文献
<正> 北宋真宗景德年间,辽、宋订立“澶渊之盟”,是中国历史上契丹族与汉族关系中的一件大事.关于这个和约订立的一些问题,史学界目前还存在着分歧意见,需要进一步研究.本文
文章基于取得的数据资料,构建包含5个一级指标,17个二级指标的湖北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然后运用AHP法测算每项指标的权重,在此基础上,对湖北省供给侧结构性
目前在武汉市共有各种青少年业余足球俱乐部21个,运动员1787名,教练员110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三集中”的俱乐部收费较高;多数学生的出路难以解决;训练水平不高;学生文化
1.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PCK)简介数学教学内容知识(Mathematics Pedagogical Content Knowledge,简称MPCK),主要由以下三部分组成:(1)数学学科知识(Mathematics Knowledge,简称MK);(2)一般教学
对国家现行政治体制“讲清楚、说明白”,既是对该体制的诠释和说明,增加民众对其理解和认同的重要条件和必要手段;也是对该体制进行不断思考和反思,并在此基础上对它不断进行
称雄中国商界五百年的晋商盛极而衰,在20世纪初淡出了历史舞台。但其在长期的商业贸易活动中形成的晋商文化精神,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组成部分。对于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促
有害赤潮肆虐于世界各国沿海,已成为国际社会共同关注的重大海洋环境问题。近年来,赤潮在我国沿海地区的爆发呈现出频率高、持续时间长、规模逐渐增大、爆发时间提前的特点,
古埃及妇女的装饰是在当时的地理和人文环境下形成的。反映了古埃及的民族习俗,折射出古埃及人的美学观念、艺术品位与文化趋向,闪耀着埃及文明的璀璨光芒。 Ancient Egypti
目的研究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死亡率与患者日均进食量及病程中发生的并发症的关系。方法入选昌吉州奇台县人民医院2014年1月至2016年1月期间住院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ACLF)病
生态环境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础。生态环境脆弱性分析与评价是制定可持续发展的区域发展规划的重要前提,是当前环境资源领域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在全球化的背景下,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