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准噶尔盆地春光探区的古近系和白垩系是近年来具有很大勘探潜力的层位,目前由于对物源方向及组成、沉积微相、砂体展布特征认识不清以及缺少有效的砂体预测方法,使得油田的勘探开发受到阻碍。本论文以“源-渠-汇”系统理论、地震沉积学和现代沉积学理论为指导,采取相应的技术手段对春光探区开展综合研究。建立了春光探区古近系及白垩系等时地层格架,从下到上依次划分为6个三级层序,包含13个四级层序,层序和地层砂组具有良好对应关系,建立了古近系、白垩系底超顶削的层序发育模式。通过调研春光探区及围区古近系及白垩系的基岩特征、砂地比图和锆石测年等手段,明确了春光探区存在两个盆外的供源体系,一个是研究区南边天山北麓的早古生代和古元古代的酸性火山岩和沉积岩,另一个则为研究区西北侧的扎伊尔山的石炭纪和二叠纪的花岗岩类和基性杂岩。采用层拉平技术,并对地层进行去压实校正以及对受剥蚀的地层进行剥蚀量恢复和古水深恢复,重塑春光探区古近系及白垩系沉积时的古地貌图,确定了剥蚀区的地势以及定量刻画了斜坡上的4条白垩系早期沟谷。基于岩心、测井等多种资料判断研究区发育重力流、辫状河三角洲、扇三角洲、湖泊等沉积相类型,南部春50井区主要发育扇三角洲沉积,北部及中南部井区以辫状河三角洲沉积为主,湖相和异重流沉积则在东南部春103E井区发育。建立了春光探区古近系及白垩系的源-汇系统并对其进行了耦合,总结了其源-汇动态系统发育模式为:在SQh_1至SQh_4层序沉积期间主要为单一局部物源(北天山)供源的侵蚀沟谷式源-汇系统,SQs至SQa_3层序沉积时期的单一或混合物源的局部向区域转化的供源方式的走向斜坡式源-汇系统,并在不同层序时期和不同源-汇系统内总结了主要发育的耦合模式有:单一局部物源(北天山花岗岩)-渠(宽深型古沟谷)-汇(近源粗粒扇三角洲)和区域混合物源(混合花岗岩)-渠(宽缓斜坡)-汇(相对远源中小型近源辫状河三角洲-滑塌扇)等多种耦合模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