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土改问题研究——以贵州台江县为例

来源 :山东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joseph0330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发生在20世纪中叶的土地改革是近现代中国农村经历的最为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土地改革的出现,将当时中国普遍存在的地主土地所有制完全打碎,实现了2000多年来中国最广大阶层农民阶层内心最为渴望的诉求——耕者有其田。   贵州省因为解放时间较晚、经济发展较为滞后等原因,是全国最晚完成土地改革的几个省份之一。直到1951年,在全国基本完成了土地改革的情况下,贵州省各地区在冀鲁豫南下干部的主导下先后开展了土地改革。贵州省土地改革围绕着“先中心地区,后边沿地区;先汉族地区,后少数民族地区”的方针,土地改革逐步深入到了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   位于现贵州省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的台江县自古便有“苗疆腹地”之称,是咸同年间苗族英雄张秀眉的出生和举兵的地方,历来是贵州苗族人民的聚居地。解放初期,台江县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5%。直到今天,台江县依然是贵州省苗族群众最为聚集的一个县,苗族人口占全县人口的97%,有“天下苗族第一县”的美称。当土地改革这一剧烈的社会和经济变革在台江县开展时,中共台江县委根据西南局和贵州省委的方针政策制定了详细的步骤和工作方法。土改工作者们针对当地特殊的环境实际使用了一些特殊的措施,这些措施对台江县土改工作造成了许多的影响,有积极的,也有消极的。本文主要以档案材料为主要依据,结合部分口述资料,对台江县土地改革过程进行了梳理,分析了该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及其原因。本文以求尽可能真实地还原台江县的土地改革,从而以小见大,一探贵州少数民族地区土地改革的一角。
其他文献
宏观基本图(Macroscopic Fundamental Diagrams,MFD)是路网的固有属性,可从宏观层面监视和预测路网交通运行状态。鉴于此,该文提出基于MFD的路网周边交通控制策略,其思路是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