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蝗几丁质酶基因的功能研究

来源 :山西大学 | 被引量 : 9次 | 上传用户:pisces_ww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昆虫几丁质酶是个庞大的家族,不同几丁质酶的生物学功能存在较大差异。通过几丁质酶家族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及其在飞蝗发育中的生物学功能研究,筛选出对飞蝗致死性的几丁质酶基因。采用转基因技术培育表达dsRNA的玉米,初步探索基于RNAi的害虫防治方法。主要内容如下:一、飞蝗几丁质酶基因片段的获得及表达特性分析。搜索飞蝗EST数据库,采用生物信息学方法进行序列分析,共获得7条几丁质酶基因片段;以飞蝗每个龄期第4天蝗蝻整虫以及5龄第4天蝗蝻不同组织部位为材料提取RNA并反转录为cDNA,以此为模板研究飞蝗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特性。采用的研究方法为RT-PCR,结果表明7个几丁质酶基因的时空表达存在明显差异,其中LmCht10主要在表皮表达。二、飞蝗几丁质酶基因10 (LmCht10)的序列特征及时空表达。基于上述研究结果,采用简并引物及RACE-PCR等技术对LmCht10的全长序列进行克隆,共获得cDNA序列9815bp,其中开放阅读框8658bp,编码2886个氨基酸,3’非编码区序列为1157bp。2886个氨基酸序列中包含5个几丁质酶催化区与6个几丁质结合区。与己知昆虫Cht10的全序列比对分析,其5’端缺失约600 bp。以5龄每一天的飞蝗cDNA为模板,研究LmCht10在5龄飞蝗的发育变化图谱,结果发现LmCht10在5龄第6天达到表达高峰;对5龄第6天飞蝗不同组织部位LmCht10的表达研究发现,LmCht10在前肠表达最多,其次为表皮、后肠。三、LmCht10的生物学功能研究。进一步对LmCht10进行RNA干扰实验,研究其生物学功能。结果表明:2龄至5龄任一龄期飞蝗若虫注射AsLmCht10后,几丁质酶基因LmCht10被沉默,表达量显著降低;飞蝗发育过程中,表现为蜕皮延迟,新旧表皮无法分离导致死亡;成虫注射dsLmCht10后,雌虫的寿命明显缩短,产卵量下降,部分虫卵发育畸形甚至无法发育。四、RNAi介导的转基因抗虫玉米研究。基于LmCht10在飞蝗发育过程中的重要作用,构建表达dsLmCht10的重组pBI121质粒,通过花粉介导转入玉米植株,进一步开展RNAi介导的转基因抗虫作物研究。结论:飞蝗具有多个几丁质酶基因,它们的时空表达特性存在差异;LmCht10是一个具有5个几丁质酶催化区与6个几丁质结合区、分子量巨大的几丁质酶,其在飞蝗发育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该基因被沉默后飞蝗无法完成蜕皮而导致死亡,将其用于RNAi介导的害虫防治具有潜在的应用价值。
其他文献
管建刚写作教学革命颠覆了传统重学科知识、重教师指导、重课堂写作、重作文完成状态的作文观,也带来了“大震动”.它不仅在思想上给出方向,更在实践上走出了一条与众不同的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和计算机技术的迅速发展,计算机已渗透到社会生活的各个领域,人类社会进入了一个信息化的时代。信息时代,人们对教育提出了新的要求,网络教学作为一种全新的教学
当前,多元化背景下,世界各民族文化并存共生,渗透交融,这对当前高校大学生群体思想领域带来强烈的冲击,造就了部分大学生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的动摇与缺失.大学应从提高课堂育
构式“xx本x”约诞生于2016年7月.在网络流行语中,“xx本x”的使用频率一直极高.由于该构式已经流行了近3年,可见它具有较强的生命力.本文尝试探析“xx本x”构式,陈述有关它
公示语是将中国展示给世界的窗口,其翻译质量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国家形象.在国内,我们随处可见各式各样的公示语,但其翻译质量参差不齐.前人针对公示语做了大量的研究,他们多
本课题为863课题—高性能信息安全开发平台提供RSA密码算法加速器IP及其PCMCIA接口电路。 随着网络普及程度的提高,网络应用也越来越多,信息安全随之成为一个必须面对的重要
学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