译者的精神分析探索

来源 :江西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zcb737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长期以来,翻译在文学创作领域的地位一直未得到“广泛”的认同,译者和译文处在作者和原文的阴影之下,尤其是文学翻译方面,译者和译文一方面受到原文的约束,另一方面又不得不面对各种翻译标准禁忌的束缚甚至打压,其创造性被局限在以原文文字为起点、原文精神为终点的狭小范围内,译者主体意识和地位有待进一步得到承认和提高。从译者“隐形”到译者“现身”、从“一仆二主”到“译者是翻译的唯一主体”,译者及译论家们在促进翻译主体意识的觉醒,以及为“创造性的叛逆”正名,逐步摆脱“被压制、被否定、被排斥、被最小化”的尴尬处境做了相当的努力。同时,国内外翻译学科建设也正迈入一个新的阶段,翻译研究正从“需要别人证明自己”,走向“自己证明自己”和“自己证明别人”的道路。 译者是“翻译的唯一主体”,并不排斥原文作者在原始创作中的主体地位,这一论断只是强调在翻译这个创作过程中,译者作为主体的唯一性。这里既肯定了译者的主体性,更为译者的创造性开拓了空间。 正如十七世纪就由笛卡尔提出来的“人的主体性”这一哲学概念迟迟没有在翻译理论领域得到充分研究,只是在上世纪末才引入讨论,上世纪初由弗洛伊德首创的精神分析理论,在文学批评领域风光了几十年,但在翻译研究的湖水中却并未激起什么引人瞩目的涟漪。随着译者在翻译中的主体性地位的逐步确立,其创作机制和创造性得到承认,译者在翻译中的心理活动也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翻译的心理学研究价值也日渐凸显。 翻译理论研究,包括翻译标准、翻译当事人(作者、译者、原文、译文)的关系、翻译技巧、文化、翻译与后殖民主义、解构与后解构主义等等,一般都是从外部考察译者与文本等外部环境的“外部关系”,而极少涉及译者,这个极具创造性的创作主体的内心精神世界。国外陆续有翻译研究者从“翻译与迁移”等
其他文献
企业在进行投资决策时,使用传统的方法,往往忽略投资方案机会的价值,这样可能使评估出方案的价值不完整。将期权定价模型引入投资方案的评价以后,为投资机会的价值的评价提供了一
目的:探讨体素内不相干运动(intravoxel incoherent motion,IVIM)磁共振(magnetic resonance,MR)成像对食管鳞状细胞癌根治性同步放化疗疗效的早期评估价值。方法:前瞻性纳入
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评价及预测食管鳞癌新辅助放化疗后病理缓解反应的价值。材料及方法:收集我院2013年12月-2015年12月经病理学证实的局部进展期食管鳞癌患者,临床
国家利益是我国处理国际事务的最高准则.由于国家在对外政策行为中会将国家利益转化为国家目标,而国家目标最终会通过国家的具体行动来实现.因此,从国家利益理论的意义上讲,
考虑到当前的机床设备的评价方法不够全面的问题,为更有效的提高零件加工制造过程的绿色性,提出一种基于层次分析法和灰色关联法相结合的机床设备选择方法。首先,建立了制造
农村基层党组织是党在农村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基础。建设“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新时代社会主义现代化新农村,就必须加强农村基层党的组织
技工教育,是服务于民生的教育,是维护社会稳定、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载体;是现代职业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培养高技能人才的特殊使命;是当代社会经济发展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