锡/聚吡咯三维纳米结构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的制备及稳定性研究

来源 :天津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bohecha_j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由于锂离子电池具有高能量密度、高开路电压、以及长的使用寿命,一直被广泛应用于各种便携式电子设备以及混合动力汽车中。其中硅,锡,锗以及一些金属氧化物由于具有较高的嵌锂容量,有望成为新一代锂离子电池负极材料。然而,这些材料在充放电过程中产生的巨大体积变化会导致电化学性能的迅速恶化。为了能够满足新一代高性能锂离子电池的需求,对电极体系的优化十分重要。论文从构造三维导电网络支撑的锡基电极以及自支撑三维锡基阵列结构电极两个角度对锡基负极材料的结构稳定性进行改进,分别合成了三维锡纳米颗粒聚吡咯水凝胶网络(3D Sn/PPy)负极材料以及聚吡咯包覆锡铜合金纳米管阵列(Sn-Cu@PPy NT array)负极材料。论文探讨了该独特结构的形成机制,并通过场发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电化学循环测试和电化学阻抗测试证实所制备的三维电极结构可以明显改善锡基电极材料循环过程中的体积膨胀,显著提升锡基材料的循环寿命及倍率性能。在电流密度为200 mA g-1循环条件下,3D Sn/PPy在200次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511 mAh g-1,相当于85%的容量保留率,远高于Sn@PPy与Sn颗粒的循环性能;聚吡咯包覆锡铜合金纳米管阵列电极在经过200次充放电循环后容量仍保持在628 mAh g-1,容量保留率为63%,其稳定性远高于纯锡纳米线电极。论文所设计的电极结构能够有效减少离子迁移距离,有利于电解液在电极材料中的渗透,同时避免了惰性粘结剂的使用,减小界面电阻。并且通过与导电聚合物包覆相结合,进一步提升电极结构稳定性以及SEI膜稳定性。
其他文献
随着众多的服务参与到服务计算中,服务选择变得更加重要。现有的服务选择方法往往仅进行可信用户的甄别,可信用户的所有评价均直接用于服务选择,然而,可信用户的一些评价习惯
<正> 《高端访问》是中央电视台以专访外国元首、政府首脑和各界知名人士为基础的大型人物访谈节目。节目以其独有的特色,赢得了高收视率和忠诚度。作为《高端访问》节目主持
<正>移动互联网时代,只有在节目创制与新科技的结合上不断找到前行的平衡点及增长点,广播节目才能持续发展。移动互联网改变着受众的生活习惯,改变着他们对媒体的接触,改变着
伴随着电力改革的不断深化,电力企业将发电厂和电网实现了完全的分离之后加入市场竞争的理念,让电力企业不断朝着更好的方向发展。其中财务预算管理不仅能够加强电力企业的相
通过戊二醛化学改性交联竹浆纤维素和丝胶蛋白,并通过改变反应温度、pH、时间、戊二醛的用量比和丝胶的用量比来控制反应条件,制备出纤维素-丝胶全降解绿色絮凝材料(Bamboo pu
<正> 中国短篇小说到唐代始进入成熟期。和六朝志怪相比,唐传奇篇幅加长了,描写细腻了,作品中出现了鲜明的人物形象和曲折的故事情节,内容也由写鬼神世界转为表现人间生活。
目的比较95°髁动力加压钢板(DCS)、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以及第4代髓内钉(Inter Tan)治疗老年不稳定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 111例股骨粗隆间骨折随机随机采用D
我国城乡大气污染的加剧是1990年以来各电网相继发生局部区域性污闪事故和2001年初东北、华北和河南电网大面积污闪的基本原因,根据现行污区图进行的设备外绝缘配置难以抵御
为探究三峡库区消落带水位变化下落羽杉根系有机酸和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NSC)的响应特征,本研究以适生木本植物落羽杉为对象,在消落带原位环境中设置对照-SS(海拔175 m,试验
介绍了棉花膜下滴灌计算机辅助设计系统的结构、系统设计思想、程序设计模型以及具体实现时的有关算法.运用现代软件编程和系统集成技术,开发出先进、实用、可靠和界面友好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