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目的:对比使用前稳定(anterior-stabilized,AS)型假体垫片和后稳定(posterior-stabilized,PS)型假体垫片的患者的早期临床功能、疼痛程度、相关并发症及术后步态分析情况,为骨科医生针对根据不同病情的患者选择相应的假体提供依据。方法:选取2018年03月至2018年12月在贵州省人民医院骨科诊断为膝关节退行性骨关节病(osteoarthritis,OA)的50例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AS组和PS组(AS组25例,PS组25例),两组患者根据所属分组选择对应的假体垫片,且均由同一手术医生行单侧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TKA),记录患者术前及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膝关节协会评分(knee society score,KSS)、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ore,VAS)、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的结果及相关并发症情况来评估两种假体垫片的早期临床功能,并通过三维步态分析系统(Opti_Knee?,YD-OK-964-DSP18)获取患者术后1月、3月和12月的运动学参数来评估两组患者动态下的运动学情况。结果:共有44例患者完成所有随访,其中AS组23例(男性5例,女性18例),PS组21例(男性6例,女性15例)。AS组与PS组年龄为(70.91±6.96)岁和(68.38±8.21)岁,两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为(25.33±3.20)kg/m~2和(24.83±2.91)kg/m~2,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具有可比性(P>0.05)。两组术前的KSS评分、VAS评分及ROM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12月的KSS临床评分、功能评分和总分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月、3月的ROM分别为(107.30±6.52)°和(110.23±9.54)°、(118.52±8.45)°和(119.05±6.13)°,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在术后12月的ROM分别为(119.39±7.01)°和(123.85±6.52)°,PS组高于AS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在术后1月、3月、12月的VAS评分为[1(0,1)]分和[1(1,2)]分、[0(0,1)]分和[1(0,1)]分、[0(0,1)]分和[0(0,1)]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各自术后12月较术前的KSS评分、VAS评分及ROM均显著改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且均未发现任何相关并发症。两组患者在术后1月、3月、12月步态分析中的最大外翻角度、最大内翻角、最大外旋角、最大内旋角、最大屈曲角、最大伸直角、最大前位移、最大后位移、最大上位移、最大下位移、最大外位移和最大内位移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AS组和PS组的患者在术后早期均获得了良好临床疗效,PS组除了在术后12月的ROM优于AS组,其他评价指标上两组均获得了相似的结果。同时,AS型假体垫片避免了股骨髁间截骨带来的骨量丢失,有利于将来可能的翻修,PS型假体垫片的凸轮-立柱的设计使患者获得更高的ROM。在不保留PCL的情况下,我们总结出以下假体选择的参考:对于身材相对矮小骨质疏松且功能要求不高的患者,我们考虑选用AS型假体垫片,而对于身材相对高大骨质条件好且功能要求较高的患者,我们考虑选用PS型假体垫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