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总数约为2.22亿,约占全国总人口16%,占全世界60岁以上老年人口总数将近四分之一。目前,我国已经成为世界上老年人口最多的国家之一,如何应对人口老龄化所带来的一系列养老问题也成为社会各界关注的焦点。相比于农村,城镇拥有更为丰富的社会资源,通过查询我国的第五次人口普查报告,发现非农业户口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约为24.73%,而第六次人口普查报告显示,非农业户口人数占总人数的比例上升至63.9%,说明越来越多的人从农村涌向城市。然而经济的飞速发展也带来了诸如老年人养老、健康等方面的问题,因此如何提高老年人健康水平,让健康老龄化这一战略目标实现,成为目前亟待解决的问题。而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政府、社会、家庭的共同努力,深入了解影响老年人健康的因素,找出问题并举一反三。而最近这些年,社会资本这一角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提供了新的方向。研究目的(1)描述城镇中老年人的基本人口学方面信息以及自评健康状况;(2)描述城镇中老年人社会资本的基本情况;(3)通过数据分析探索城镇中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信息与自评健康的关系;探索城镇中老年人社会资本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作用;(4)探讨分别控制了城镇中老年人的社会人口学信息、卫生服务利用指标、健康生活方式指标之后,城镇中老年人社会资本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5)分性别以及年龄段探讨城镇中老年人社会资本对其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方法本研究使用CFPS2016年数据库,从中抽取了4899名符合条件的城镇中老年人,筛选出社会人口学指标,社会资本指标,自评健康指标,卫生服务需求与利用指标以及健康生活方式指标,运用STATA软件,通过Wilcoxon秩和检验,Kruskal-Wallis秩和检验,无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数据,有序多分类logistic回归,探讨城镇中老年人个人社会资本对自评健康的影响。主要结果(1)城镇中老年人基本社会人口学信息在此次参与调查的4899名中老年人群中,平均年龄57.6岁,男女比例约为1.09:1。在婚姻情况上,已婚人员最多,占比90.7%。调查人群的平均文化程度为初中,最高学历为硕士,受访人群普遍学历偏低。受访人群中有将近一半的人(48.7%)认为自己的收入状况偏低,只有极少部分(9.5%)认为自己的收水平偏高。城镇中老年人中90%的人有医疗保险,半年内慢性病患病率为24.8%,一般选择去综合医院的人居多,占比56.2%,城镇中老年人对看病点医疗条件较为满意的占52.2%,但是普遍认为看病点的医疗水平一般。城镇中老年人中,不吸烟的人群占大多数,占比71.5%,拥有良好饮酒习惯的人也占大多数,占比82.9%。中老年人群参与锻炼的情况较差,有超过40%的人每周锻炼次数在1次以下,有44%的人每周锻炼次数在5次以上。(2)城镇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城镇中老年人群中,认为自己健康的有2908人,占比59.4%;认为自己身体状况一般的有1185人,占比24.2%;认为自己不健康的有806人,占比16.5%。(3)城镇中老年人社会资本状况在所调查的4899名中老年人中,有信任感的人占56.7%;大部分人都觉得自己的社会地位一般,占比46.3%,20.6%的人认为自己的社会地位较低:认为小区邻里关系较好的人占比61.5%,只有不到1%的人认为小区邻里关系较差;认为自己对小区比较有感情的人占比66.6%,只有3%的人认为自己对小区没有感情;认为自己在需要得到帮助时会有人帮忙的人占89.5%;是党员、团员、公会成员、宗教信仰团体成员或者个体劳动者协会成员的人占比42.7%;有53.4%的受访人只有一个小孩,有44.4%的人有一个以上的小孩;有85.7%的人每周有五个以上的晚上会和家人一起吃饭;有超过一半的人认为小区公共设施状况以及周边环境状况一般(4)城镇中老年人基本社会人口学信息对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分析发现,年龄在40-59岁、收入较高、学历较高,经常锻炼身体,没有慢性病、生病时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自评健康等级更高。(5)城镇中老年人个人社会资本对自评健康的影响研究分析发现,城镇中老年人社会资本指标中,信任感知状况,社会地位,帮助感知状况,每周晚上和家人吃饭的次数是自评健康的保护因素,且有信任感,社会地位较高,经常会得到帮助,每周晚上和家人吃饭次数为三到四次的人自评健康状况更好;小区邻里关系,对小区的感情,小区公共设施状况以及周边环境是自评健康的危险因素,且认为邻里关系较差,对小区的感情较差,小区公共设施以及周边环境状况较差的人自评健康状况更差。分性别研究显示,对男性有影响的社会资本变量为小区邻里关系,对小区的感情,是否是组织成员,小区公共设施以及周边环境,每周晚上和家人吃饭的次数;对女性有影响的社会资本变量为信任感知状况、社会地位和小区邻里关系。以是否为独生子女作为划分条件,研究显示,对独生子女有影响的社会资本变量为对小区的感情,是否是组织成员,小区周边环境,每周晚上和家人吃饭的次数;对非独生子女有影响的社会资本变量为社会地位、帮助感知状况、小区邻里关系、是否为组织成员、小区公共设施状况以及每周晚上和家人吃饭次数。分年龄段研究显示,社会资本对75岁以上老年人的影响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1)本次参与调查的4899名城镇中老年人的自评收入状况和学历普遍偏低。(2)城镇中老年人的自评健康状况比国内其他对农村中老年人健康状况研究的自评健康状况要好,且男性自评健康状况要优于女性。且在社会人口学指标中,性别、年龄、自评收入以及学历,健康生活方式指标中的每周锻炼次数,卫生服务利用指标中的慢性病患病率以及生病时选择看病的地点与自评健康有统计学差异,且性别为男性,收入较高,学历较高,锻炼身体的频率为一周三到四次,没有慢性病,生病时选择去社区卫生服务站的人自评健康等级更高。(3)城镇中老年人的普遍社会资本状况较好,但普遍觉得自己社会地位偏低。社会资本指标中有信任感、社会地位较高、小区邻里关系好、在需要帮助的时候会得到帮助、对小区的感情深、小区公共设施及周边环境较好、每周有三到四个晚上和家人一起吃饭的城镇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等级更高。(4)随着年龄的增加,社会资本对自评健康的影响越来越小,对于75岁以上的老年人来说,社会资本各项指标对自评健康不再有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