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廷钰中医术语翻译理念实证研究

来源 :北京中医药大学 | 被引量 : 5次 | 上传用户:luke_lemon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医药翻译历经数百年的发展,目前整体呈现出百家争鸣的蓬勃态势。近些年国家“一带一路”等相关政策的出台,将大大推动中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政治、经济、文化联系,推动中国文化的对外传播,并由此带动中医药国际化发展。这不仅对中医药翻译提出了更高层次的要求,也带来了更大的挑战以及更难得的发展机遇。文献研究表明中医药翻译研究重在翻译实践探索,理论建设相对薄弱。为了更好地促进中医翻译研究领域全面、和谐、健康地发展,抓住历史机遇,推动中医药国际化进程,有必要更多地关注中医翻译理论建设,从而为中医翻译实践提供更为系统的指导,确保该领域的理论建设与实践探索共同推进。本研究以在中医翻译领域享有盛誉的北京中医药大学方廷钰教授为研究对象,挖掘其在中医术语翻译过程中所遵循的理念(原则与方法),以期为中医翻译理论建设提供实证依据。本研究采用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思路,通过访谈10位与方廷钰教授有过直接合作或交流的人员,搜集研究语料。在质性研究软件Nvivo 11的辅助下,根据扎根理论的操作要求,对所有的原始访谈记录语料进行逐级编码,逐步从大量散落的信息中提炼、梳理出方廷钰教授在中医术语翻译过程中遵循的翻译原则,采用的翻译方法和策略等。最后在他主编的《新汉英中医学词典(第二版)》中随机抽取词条验证访谈研究结果,以提高研究结论的可信度。本研究最终获得12篇访谈文字稿,共计144531字。依据扎根理论进行编码后共提取出6个类属:译文领域、目标读者、术语原文、参考资料、翻译方法与技巧以及译文校验。6个类属彼此之间相互联系,恰好构建为一个完整的翻译过程,其中译文领域类属与目标读者类属可整合为翻译目的类属。翻译目的类属是整个系统的核心类属,包含译者理解术语原文、查阅参考资料、推敲翻译方法以及进行译文校验等过程中遵循的一系列翻译原则与方法。随机抽取词条的分析表明,研究结论饱和。本研究梳理并总结了方廷钰教授关于中医术语翻译的如下理念,包括5条翻译原则:(1)可读性原则:对于目标读者而言,译文内容难度适中,语言通俗易懂,能够有效地实现信息传递;(2)对应性原则:术语译文与原文在医学含义方面达到最大对应度,并在不影响可读性的基础上,保留术语所负载的文化内涵;(3)规范性原则:参考中医术语翻译界现有标准和各家翻译学说,确保译文符合此领域主流的发展趋势;(4)灵活性原则:依据不同翻译情景,灵活使用多种翻译方法和技巧;(5)发展性原则:在全面实现中医术语翻译标准化之前,融会多方信息与反馈,保持开放心态,不断完善译文。就翻译策略而言,方廷钰教授更多地采用归化策略,强调目标读者对于译文的阅读体验。方廷钰教授为中医翻译领域的知名专家。本研究通过访谈和随机抽样检验的方法,提炼和总结了方廷钰教授的中医术语翻译理念,丰富了中医翻译理论建设的研究视角。方廷钰中医术语翻译理念的独特性(他采用的灵活性和发展性翻译原则以及归化翻译策略倾向),为此领域的研究注入了新鲜的血液,为中医药文化国际传播带来了启示,将进一步推动相关学术探讨与研究。本研究采取的自下而上的实证研究思路是可行的,将扎根理论引入中医译家思想研究领域,开启了国内中医翻译质性研究的新篇章,为国内翻译同行从事质性研究提供了方法学借鉴。
其他文献
介绍了一个基于WinCE5.0的指纹识别系统,系统可实现指纹数据的采集和识别。在可移动、便捷要求下的指纹识别并没有成熟的解决方案。本系统是一个完整的嵌入式应用设备,包含嵌入式硬件平台、嵌入式操作系统、及嵌入式移动数据库和指纹识别软件,可应用于上述特定的应用领域。
高校图书馆是学校的文献信息中心,要承担起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职责,成为大学生信息素质教育的基地充分发挥重要作用,就必须采取一系列措施.如:使大学生了解信息素质教育的
目的 研究红毛五加总苷 (TGA)对大鼠佐剂性关节炎的防治作用。方法 采用大鼠佐剂性关节炎模型进行观察。结果 TGA(2 0 0~ 80 0mg·kg-1,ig)能显著抑制大鼠佐剂性关节炎 (A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