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粘细菌属于革兰氏阴性菌,是一类介于原核生物与真核生物的一种高等细菌。近些年的研究发现,大部分粘细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都具有抑制真菌和细菌的活性。随着粘细菌以及其次级代谢产物的不断开发利用,粘细菌已经成为发现天然产物的“微工厂”,因此,粘细菌具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以及实用价值。实验室前期工作分离到的粘细菌菌株E10和E12,分别属于弱小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exiguous)和珊瑚状珊瑚球菌(Corallococcus coralloides)。研究发现它们产生的次级代谢产物具有比较高的抗马铃薯晚疫病菌活性,可能在马铃薯晚疫病防治方面有着潜在应用价值。本论文的主要目的是对两株高抗马铃薯晚疫病菌的粘细菌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进行稳定性及作用机理的研究,并检测两个菌株活性物质对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离体叶片的防治作用,初步摸索其活性物质的分离条件,对未来研发源于粘细菌的马铃薯晚疫病防治农药具有一定贡献。结果显示,E10、E12菌株的次级代谢产物的最适温度均为室温,但高温或低温下仍可保持一定的活性。两个菌株活性物质的最适pH值为7,但在酸性或碱性条件下仍能保持一定的活性。自然光、紫外光、及蛋白酶K处理下,两个菌株次级代谢产物的活性没有显著变化。说明菌株E10、E12的次级代谢产物均具有较好的温度、酸碱度、紫外光、自然光、蛋白酶K稳定性。菌株E10的次级代谢产物短时间保存时4℃和室温比较合适,菌株E12的次级代谢产物短时间保存时4℃比较合适,两株菌的次级代谢产物长期保存时均需在-80℃保存。菌株E10、E12的次级代谢产物,随着浓度升高,显著抑制菌丝体的生长发育,降低孢子囊、游动孢子的数量,降低有性生殖中卵孢子的数量并影响卵孢子的发育,增加菌丝体细胞膜的渗透性并增强膜脂过氧化作用,对菌丝麦角甾醇及可溶性蛋白含量没有显著影响,说明两个菌株的活性物质可能通过抑制致病疫霉菌丝体生长发育、无性生殖、有性生殖而起作用,此外,还可能通过增加膜脂过氧化作用而损伤细胞膜,从而使细胞膜的通透性增强,最终降低病原菌的侵染能力。高浓度的菌株E10、E12次级代谢产物对致病疫霉侵染马铃薯叶片有较好的保护和治疗作用。菌株E10、E12的次级代谢产物以甲醇和水作为流动相的分离效果较好,其大部分抗致病疫霉活性成分可以被丙酮和甲醇溶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