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该文在收集大量东海区渔业资源历史资料和近两年东海区渔业生物学资料的基础上,通过定性研究,对笔者收集的大量实践资料和历史资料事实进行全面归纳总结,详细阐述了高强度捕捞的七种表现形式(包括捕捞船只功率严重这度、捕捞作业时间延长等)和对渔业资源的六种负面影响(包括CPUE下降、渔获小型化低龄化等),指出高强度捕捞是以追求高产量和短期经济效益为目的,以牺牲渔业资源和破坏生态环境为代价的一种渔业发展方式.该文通过定量研究,运用多种渔业资源评估模型,从数量上阐述这些渔业资源从它们各自的鼎盛时期到现在状况的产量变化、生理生态变化以及总资源量和总繁殖力的变化,直观表示了高强度捕捞使这些资源衰退的程度.最后该文根据前面的分析,对中国的渔业统计和渔业管理进行了一些初步探讨,主要有三个方面.一、对中国渔业产量统计数据的误差问题进行分析,结论是保守误差达30左右;二、对中国的高强度捕捞形成的根本原因作了初步归纳,这其中有思想观念落后、短期经济意识和渔业管理科学性不强三个主要的原因;三、对中国治理渔业的根本途径-减船减网的标准进行了初步探讨,结果显示用MSY 模型也许更能实现研究人员近期资源保护目标,使中国海洋渔业逐步走向可持续发展的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