风险社会的制度之维——贝克“制度风险观”及其超越

来源 :苏州大学 |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loving_tiger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风险理论研究是近年来学界关注的新课题之一,取得了不少有价值的研究成果,但是很少有关于制度风险的研究,从而造成了现代性制度风险的理论研究远远落后于制度建设实践。 文章从分析贝克风险社会理论的文本入手,指出“制度问题”是风险社会形成的主要根源,“制度分析”是风险社会理论的主要分析方法,“制度重建”是规避风险的主要出路。贝克“制度风险观”对现代风险“制度问题”的根源揭示具有片面性,抽象性,对现代风险“制度分析”在方法论上导向不可知论,宿命论,对现代风险“制度重建”的探寻上具有乌托邦色彩。在马克思主义视野中,立足实践论审视制度风险,揭示制度风险的哲学本质,指出规避制度风险的现实出路。 当代中国而言,应对现代性风险的重要实践选择,就是从中国具体国情出发,具体探索既发挥现代性制度的积极作用又对现代性制度的内在消极性、异化性进行有效制约的“制度行动”方略。因此,研究贝克的“制度风险观”,对处于“经典现代性”与“反思性现代性”双重境遇中的当代中国而言具有重要的理论借鉴价值。
其他文献
用透射电镜研究了Ti3Al-10Nb-3V-1Mo合金在1170℃加热1 h, 以不同速度冷却后的显微组织结构. 结果表明, W.Q. (水淬) 组织由单一B2相组成, A.C. (空冷) 组织由B2相基体组成,
网络技术自诞生起就是革命性的,随着革命性的技术的不断发展,它带来的社会影响也日渐深刻。网络技术赋予了我们从事活动的新能力和新机会,拓宽了我们的交流渠道,丰富了我们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