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中国是近50%农村居民的传统农业大国,但目前第一产业的经济贡献值只有5%左右,“三农”问题成为党和国家所关注的重点问题,也是必须解决的难题。“三农”问题能否解决、解决程度和效果如何直接关系到我国农业的发展,同时对我国新常态下经济发展和社会主稳定产生深远影响。自1978年到现在36年的改革开放,中国经济一跃成为世界第二,取得举世瞩目成绩,但经济结构不合理,城乡发展的差距扩大,特别是低收入的农民,这些都是制约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与社稳定的重要因素。广西是一个农业大省,地处西部边远山区,超过80%的农业人口,占经济总量20%以上的第一产业,近四倍于全国平均水平。目前,在新常态背景下,广西经济也处在从高速增长向中高速增长的转型期。如何利用这一大背景,继续深化改革,巩固发展农业基础,促进广西农民收入快速增长、广西经济社会发展,实现“两个建成”目标已成为广西政府当前的重大课题。一系列的改革措施和战略调整使得广西经济取得巨大成就,特别是中国东盟博览会在南宁的落址对广西经济更是锦上添花。然而,随着经济发展对金融要求的提高,广西农村金融服务现存的弊端越来越突出,也越来越难以满足农村经济发展的需要。整体功能被削弱的金融体系不但不能满足经济发展需要,反而最终阻碍农村的发展和农民收入增加,这也是农民收入低速增长、城乡居民收入差距越来越大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采用计量经济学方法,对广西农民收入和农村金融发展的现实进行评估和检验,从广西农村金融发展规模、农村金融效率、农村劳动力比重和农村投资力度等四个方面,研究广西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的影响。基于Granger因果检验、单位根检验、协整检验的结果,我们得出结论,广西农村金融发展对农民收入增长存在长久协整相关关系,而且农民收入增加的Granger原因是农村金融发展效率和发展规模。采用脉冲响应分析对选取的广西农村金融发展的四个影响指标和农民人均收入指标进一步分析显示,广西金融发展效率显著促进农民收入增加而金融发展结构和规模对其作用不明显。本文最后指出,只有强化农村正规金融的主导作用,完善并发展农村非正规金融等,引入竞争机制提高农村金融市场效率,才能使农村金融更好地发挥其促进广西农民收入增长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