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我国目前处于产业结构调整期,产业结构矛盾突出,供给和需求不匹配现象凸显,过去依赖的劳动力优势也正在减弱。加快产业升级,改变产业链的低端地位,显得尤为重要。“十三五”规划纲明确提出要优化现代产业体系,优先支持战略新兴产业和现代服务业发展。金融发展本身作为现代服务业的一部分,本身的发展便是产业升级的体现。加之合理的金融体系又通过优化配置资本资源,淘汰落后产业,消除金融约束,服务于产业升级。对产业部门理论上具有一定的调整作用。本文借鉴国内外学者的研究理论,分别对金融发展理论与产业升级理论进行研究和创新,认为金融发展通过资金的形成机制、资金的配置机制、信用催化机制和技术创新机制可以促进产业升级,而产业升级有通过倒逼金融发展和提升金融交易效率对金融发展产生引致需求。并通过研究我国目前的产业状况、金融发展状况和二者之间的关系,得到我国目前的金融市场本身在快速发展的同时,金融体系还存在一些问题,主要变现为并没有很好的服务于实体经济的发展。产业在快速发展的同时存在三次产业结构不合理,产业水平不高问题。在通过相关理论研究和现状分析后,根据本文的理论构造指标进行相关的实证分析,旨在判断我国产业升级和金融发展之间的关系,通过实证分析得到,我国金融发展规模与产业升级之间的相互关系并不大,只有金融发展规模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产业水平的提升,具有长期均衡关系,但这种促进作用并不是其格兰杰原因,即,我国的金融发展并没有形成高效促进产业升级的体系,使其成为产业升级的动力引擎,只表现出一定的“水涨船高”效应。产业升级也没有倒逼金融体系的改革,金融发展对实体经济的促进作用并不明显。针对此问题,提出了相应的建议:完善金融体系、提高金融发展规模和效率、建立适当的金融政策来加强我国金融发展对产业结构的促进作用,为我国的实体经济发展提供动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