米氏凯伦藻赤潮对东海养殖鱼类鳃组织结构损害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 : 0次 | 上传用户:rwsonny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米氏凯伦藻(Karenia mikimotoi)能产生溶血性(hemolytic)毒素和鱼毒(ichthyotoxins),有溶解鱼类细胞(cytolytic)作用,破坏鱼鳃组织结构,使鱼类无法正常呼吸而窒息死亡。本实验主要借助光学显微镜,对受米氏凯伦藻赤潮毒素作用的东海养殖区常见鱼类鳃组织结构进行观察,并与正常的同类鱼鳃结构进行比较,从而研究赤潮毒素对鱼鳃组织的影响。研究的样品包括:正常的鲈鱼、鮸鱼、美国红鱼、赤点石斑鱼和小黄鱼的鱼鳃及受米氏凯伦藻赤潮毒素作用而死亡的鲈鱼、鮸鱼、美国红鱼、赤点石斑鱼和处于死亡状的小黄鱼的非正常鱼鳃。 米氏凯伦藻主要是产生溶血性毒素及细胞性毒素,能够破坏鱼鳃组织,主要作用于鳃弓、鳃耙、鳃丝及鳃小片,使其上皮细胞脱落、血管破裂及血红细胞脱落,呈光秃状;部分鳃小片尾端肿大、卷曲、无序排列,部分邻近的鳃小片尾端相互粘连在一起;在鳃小片、鳃丝、鳃弓及鳃耙等器官周围可以观察到很多脱落的血红细胞、蛋白质碎片、黏液及染色性物质等。由于这些功能受到破坏,从而使鱼鳃的呼吸功能不能正常工作而导致鱼类窒息死亡。 对一些不能在光镜下直接观察到的部位可从一些现象推测。由于鱼鳃的造粘液功能受到损坏,这可能是由于粘液细胞受到米氏凯伦藻毒素破坏作用的结果;而着生在鳃弓及鳃丝上的泌氯细胞随着表层的上皮细胞一起脱落;而无法观察到着生在鳃丝上的氯细胞是否受到损伤或受损伤的程度如何,这有待进一步研究。 同时,由于米氏凯伦藻赤潮毒素在对鱼类的毒理作用的时间长短不一样,其产生效果也不一样。受米氏凯伦藻毒素作用而处于濒临死亡状态的鱼类,如小黄鱼,其鱼鳃的上皮细胞、鳃血管、血红细胞等结构想对其他受米氏凯伦藻毒素作用时间较长的病变鱼鳃,保持的较为完好;而受米氏凯伦藻毒素作用的时间较长的鲈鱼,其鳃结构受破坏程度非常严重,上皮细胞完全脱落,鳃血管破裂,血红细胞脱落等现象非常明显。
其他文献
近年来,光伏发电技术有了广泛的应用,随着我国新能源法的颁布,光伏发电系统将在我国拥有更广阔的发展空间。逆变电源是光伏发电系统的重要部件,其性能对光伏系统的应用产生较
莱钢冷轧生产线在生产过程中,由于各种原因引起的断带频繁发生,造成断带事故难处理,损失大,设备破坏严重。本文通过对断带情况和规律进行分析,找出了发生断带的主要原因并积
针对HLA桥接多联邦系统,提出其时空一致性问题研究。将桥接转发的数据划分为3种数据类型,定义相应的实体类和交互类,给出3种处理方法,其中,延时补偿法解决实体属性更新时的延
自美国基础临床心理学家费登伯格(H.J.Freudenberger)1974年首次提出“职业倦怠”(burnout)的概念以来,该领域研究日益引起关注,而在中国,尤其在职业教育领域,这类研究还不充分。鉴
随着信息技术和经济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企业所面临的环境越来越复杂,不确定因素与日俱增,竞争日趋激烈。在这种背景下,越来越多的企业认识到绩效管理作为战略管理的实施工具和人力
鉴于环保和经济发展的需要,在化工生产中,人们力求寻找一种既对环境友好,又能提高经济效益的催化剂来进行实际生产应用。固体酸催化剂以其自身独特的选择性、催化活性和环境
<正>"混合物的分离和提纯"中粗盐的提纯实验初中学过,本节重在含多种杂质的物质的实验方法、实验方案的设计,特别是加试剂的先后顺序的探究.一、地位及作用本节在新课标人教
小流量级一般对应狭窄的叶轮及出口宽度,摩擦损失增加,叶轮与固定元件间的漏气损失、二次流损失以及轮盘鼓风损失等所占的比例也相对增加,导致小流量级的多变效率较低,甚至在0.6
南海海面温度(SST)是南海海洋—大气相互作用的关键因子。本文在总结前人对南海SST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海洋动力过程如何影响SST这一前人关注较少的问题,利用多种最新
安丘市城区智能交通管理与治安防控系统集成平台采用自控原理,利用计算机技术,借助XML技术通过制定通用的消息规范,在.NET框架规范下综合应用ArcGis、Oracle等技术平台,在充分实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