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从改革开放至今,我国经济飞速成长,但与此同时,自然资源的过度开发,也造成自然资源的紧缺。由于经济高速发展与环境加速恶化这一对矛盾的出现,引发学者们的思考,如何在发展经济的同时有效的保护自然资源及生态环境?如何运用会计的手段对自然资源资产进行管理?如何将自然资源的使用及保护情况以会计学角度披露出来?如何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的基础上,编制符合我国自然资源特点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针对上述问题本文主要采用文献研究法和规范研究法,对国内外有关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编制类文献的研究成果进行梳理,参考国内外自然资源负债表编制的做法,总结出本文的理论基础,在借鉴其他国家的经验和研究的基础上,探讨适合中国国情的自然资产负债表的编制方法。本文首先对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相关理论进行梳理,从环境会计的角度入手,简述了环境会计产生的过程以及环境会计在产生过程中是如何被完善定义的并详细说明只有综合多角度的理论才能全面理解环境会计的内涵及外延。其次,对我国的自然资源核算历程进行研究。在研究时,重点对国际先进国家实践经验进行研究分析。第三,本文对SEEA体系中的核心内容:实物流量账户、环境账户和相关流量、环境资产核算进行重点介绍。这三部分内容为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奠定了理论基础。SEEA-2012中心框架的结构为编制资产负债表的结构确定了基础。经过对自然资源核算理论的梳理,形成了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理论框架,介绍了国际上成功进行自然资源核算国家的案例。最后,本文补充说明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及自然资源情况,给出了适合我国国情的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初始样表。通过上述研究,本文明确了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的作用及意义;在编制时要充分考虑自然资源的属性,按其特征进行分类,按其特点进行计量,按其重要性定期披露自然资源信息;编制报表应采用实物量和价值量相结合的方式对自然资源进行计量。最后形成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必要时建立附表对个别自然资源补充说明。本文还存在以下几点不足:首先,在资源的确认与计量方面,分类工作还不够精准,因为自然资源种类与数量非常复杂;其次,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中,环境成本信息的披露不够充分,有待后一步研究加以改进;第三,在对自然资源进行计量时,仅研究了自然资源货币价值属性,对货币价值属性外的其他多位量化属性研究工作还有待进一步深入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