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随着现代医学模式的转变,精神分裂症的治疗从过去的单一治疗转变为全面整体的治疗,也就是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同时加以心理的、社会的治疗。医务社会工作也越来越关注这一领域,但已有的成果大多集中在社会工作干预是否对其有影响的层面上,其操作方法、测量方法的科学性也有待验证;同时也缺乏对不同类型小组活动影响效果差异的分析。针对前人研究,本文主要探讨以下几个问题:1.小组工作是否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影响;2.如果有,这种影响是积极的还是消极的;3.不同主题的小组活动对精神分裂症患者康复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采用方法如下:对30名在武汉市精神卫生中心儿少科接受住院治疗的恢复期儿童精神分裂症患者进行对比研究。采用配对样本的方法将30名患者分成对照组、综合组①、综合组②三个小组,每组10人,其中对照组仅给予药物治疗,综合组①、综合组②在保证药物治疗的前提下,分别给予家庭关系小组治疗和社交技能小组治疗。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ANSS)、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来评定其精神症状、家庭关系、社会功能,从而确定其治疗效果。结果表明:1.对照组、综合组①、综合组②治疗前后各量表得分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2.综合组①、综合组②各量表得分均要优于对照组。3.综合组①在家庭亲密度与适应性量表(FACESⅡ)量表得分方面要优于综合组②;综合组②在个人和社会功能量表(PSP)得分方面优于综合组①。通过本次研究我们可以得出以下结论:1.药物治疗、家庭关系小组治疗、社交技能小组治疗均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也就是说小组工作对精神分裂症患者的康复有积极影响。2.药物治疗+小组治疗的效果明显比单纯药物治疗效果好,更有利于患者康复。3.家庭关系小组、社交技能小组在对患者康复的影响方面存在差异,家庭关系小组比社交技能小组更能改善患者的家庭症状、社交技能小组比家庭关系小组更有利于增强患者的社会功能。它们各自具有不同的优势。4.在改善患者精神症状层面,家庭关系小组与社交技能训练小组并没有明显差异,均能改善患者的精神症状。5.将家庭关系小组和社交技能小组综合起来,可能更有利于患者的康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