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2013年暑假期间在电视荧屏中杀出两匹黑马——《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与《汉字英雄》,这两档以“汉字听写”为形式的益智文化类电视节目以高收视、高关注度获得社会舆论的空前好评,甚至超越同时期的《中国好声音》获得观众的追捧,一时间一大批益智类电视节目相继推出,全民“写汉字、背古诗、学历史、答问题”成为风潮,益智类电视节目在经历过几次起起伏伏后重新活跃在大众视野之中。虽然在政策支持和社会环境的支持下,益智类电视节目获得一定程度的社会关注,但我国电视荧屏仍被歌唱节目抢尽风头,亲子节目更以明星、家庭的噱头热潮不断,益智类电视节目想要真正回归荧幕中央其难度不亚于一场“诺曼底登陆”,并且在经济效益和各种残酷的市场指标的禁锢下,部分益智类电视节目存在“不真、不善、不美”的问题,导致节目在价值取向的选择上存在偏失。第二届《中国汉字听写大会》和第三季《汉字英雄》的收视率和关注度已明显不如以往,随之而起的一系列益智类电视节目市场竞争力不强,存活率不高,很快无奈淡出观众视野。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为何呈现出“有高峰无高原”现象?部分节目价值取向存在哪些问题让节目昙花一现?成功节目是如何表达价值取向?这是本文探讨的主要内容。本文以2012至2015年的益智类电视节目为研究对象,围绕其节目的价值取向这一命题进行分析。论文除去绪论、结语共有四章内容,沿着益智类电视节目价值取向“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做”这一思路进行论述。绪论部分对本论文题目的研究源起、国内外研究现状、研究意义和研究方法进行简单论述,为本文的写作提供相应的理论基础。2013年横空出世的两档汉字听写类节目以高收视、高关注度获得社会舆论的空前好评;政策上为优化电视节目结构、丰富节目类型,相继出台相关文件对娱乐节目进行把控;同时习近平总书记在公开场合多次发表讲话,强调文艺作品对中国价值观念、中华文化精神等的反映,这些因素促使电视台纷纷寻求其他节目类型的创作,这为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提供契机。本文希望能从价值取向这一角度入手,分析当前益智类电视节目价值取向存在的问题及成功之处,试图为益智类电视节目的发展研究提供一个新的角度。论文第一部分内容包含第一、二章节,第一章首先对相关概念进行界定。在当前节目类型相互借鉴融合的情况下,划定益智类电视节目的范围;在确定益智类电视节目价值取向的含义的同时,沿纵向角度分析益智类电视节目各个发展阶段其价值取向的变化,并得出新时期益智类电视节目应该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彰显人性的真、善、美。第二章通过分析当前益智类电视节目的现状,得出当前益智类电视节目虽然呈现出内容多元、形式多样的特征,但数据显示真正成为现象级的节目仍是个别,多数节目竞争力不强,益智类电视节目出现有高峰无高原的尴尬现象。从价值取向的角度寻找,出现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当前部分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价值取向存在“不真”、“不善”、“不美”的偏失问题,这些问题影响该节目类型的健康和谐发展。论文第二部分包含第三章节,益智类电视节目的价值主体受特定社会环境影响而对客体产生不尽相同的需求,进而节目价值取向也各有不同。本章节从社会宏观视野和个体微观视角中寻求价值取向出现偏失的原因,分析社会大环境中政治、经济及文化因素对益智类电视节目价值取向的影响作用,探究节目的直接参与者——制作团队的专业能力和审美水准,并总结出构建正确的价值取向需要立足观众、贴近生活,承担起电视媒体人对文化继承与发展的重任,并处理好电视节目大雅与大俗、经济效益与社会效益的矛盾关系。论文第三部分包含第四章节,本章内容以《中国汉字听写大会》、《中华好诗词》等节目等相对成功的节目为例,分析其节目表达的真、善、美的价值取向,主要从内容表达、形式创意以及节目运营三个维度进行解读,特别是在节目运营环节中,T2O模式的运营方式为增加益智类电视节目附加值,创造节目新价值提供了途径。从三个维度对成功节目进行解析,以期从中得到经验供其他益智类电视节目乃至电视娱乐节目借鉴。结语部分对整篇论文进行总结,得出结论。益智类电视节目同真人秀、歌唱选拔类等节目相比仍然有很大的进步空间和发展机遇,而促进该节目类型更加健康发展的前提是树立正确的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