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小说插图是中国古代通俗小说的有机构成部分,它以叙事图像的身份进入到小说文本之中,对小说文本的叙事产生影响,并逐渐生成自己的叙事及表意特点。参与到小说的创作及传播中,使小说由单纯文字成为图文并茂的文本形式。中国古代插图小说的发展是漫长复杂的,为了弄清楚插图本小说形成的契机与过程,探究图文结合后插图给小说文本带来的影响,本文以元至治本《全相平话三国志》作为切入点,通过宏观把握与微观辨析相结合,深入探究插图的表征与功用,并由此深入到插图本小说发展的历史进程中去,探讨插图与文本本身、图作者或出版者、读者以及后世插图小说之间的交互关系。 文章除“绪论”部分是关于“中国通俗小说插图研究”的学术综述外,主要从三个方面展开论述:一,古代小说插图发展及插图本小说成书背景,梳理了从汉画到唐代佛经绘画,再到宋刊《列女传》的小说插图发展历史;从小说插图角度分析了《全相平话三国志》平话的成书,提出叙事性图像的出现与广泛应用为前提、商品经济的萌芽与市民思想的觉醒为诱因的内外因共同作用的结果的核心观点。二,基于《全相平话三国志》上图下文版式的语图研究,从图文“上下”结合的阅读模式、插图“连环”相扣的展现模式、题目“阴阳”互注的控制模式、人物“多寡”偏倚的主副模式等四个角度阐释插图表征;并在前文的基础上就插图对整个小说文本带来的叙事、批评、导读、和传播功用进行详细分析阐述,得出的观点包括语—图互文、图像与题榜批评、叙事停顿与阅读凝视,插图是参与小说创作(叙事)及小说阅读的重要方式的核心观点。三,《全相平话三国志》这一插图本小说的形成对后世小说的影响,分别从对小说插图后世小说叙事、小说出版、小说阅读三方面的影响来进行探讨,分析了图题、标目对回目的启示意义、叙事到审美的功用的转变,并提出了插图出版形式、宣传方式以图为主,读者阅读体验、价值追求转变的核心观点。 《全相平话三国志》同时改变了传统阅读习惯,这也是读者审美上的视觉享受与接受上的主观需求,它的出现是小说历史进程中的偶然选择,但也是城市经济及市民文化背景下小说发展的必然结果。插图的出现不但增加了小说叙事方式,其插图形式对文字创作及传播也具有很好的借鉴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