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环芳烃污染及其与重金属铜复合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研究

来源 :福建师范大学 | 被引量 : 8次 | 上传用户:xuan1911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复合污染是当今土壤污染的一种常见现象,有关土壤中持久性有机污染物(如多环芳烃,PAHs)和重金属(HM)的复合污染已有很多报道。本论文通过盆栽实验,研究了苜蓿、红三叶草对菲、芘和重金属Cu复合污染土壤的植物修复效果。同时,利用正交试验,在实验室内的培养条件下,研究了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C/N比和C/P比以及土壤含水量和培养时间等因子对菲和芘污染土壤强化微生物修复的影响。主要结果如下:(1)种植红三叶草的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分别为87.8%~95.4%和65%~82.5%;种植苜蓿的土壤中,菲和芘的去除率分别为90.4%~98%和74%~91.8%。土壤中菲和芘的浓度越高,植物体内菲和芘的含量也越高。红三叶草和苜蓿地下部分对菲和芘的生物富集系数都大于其地上部分。菲比芘更容易在植物体内传输,菲和芘在红三叶草中的传输系数平均值分别为0.8和0.36,在苜蓿中的传输系数平均值分别为1.2和0.73。Cu会抑制苜蓿对土壤中菲和芘的吸收,而对红三叶草没有影响。红三叶草和苜蓿地下部分Cu的含量高于其地上部分。(2)当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C/N比为20:1,C/P比为100:1,并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25%,培养时间为60 d时,土壤中菲的去除率最高,为99.5%;当土壤中有效态养分的C:N为10:1,C:P比是100:0.5,并且土壤含水量为田间持水量的60%,培养时间为60d时,土壤中芘的去除率最高,为94.6%。根据正交试验中各因子极差值的大小,可以判断,土壤中PAHs生物降解的主要影响因素是土壤含水量,其次是培养时间。
其他文献
目的分析儿童脓毒症的病原菌分布及其耐药情况,为临床合理使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选择2007年1月至2012年10月在重庆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105例脓毒症患儿为研究对
人口老龄化水平不断提高会阻碍一个国家经济增长而陷入"中等收入陷阱"吗?文章在检验人口老龄化对经济增长影响基础上,进一步分析人口老龄化对中等收入阶段跨越概率影响。研究
目的:1)考察青少年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个体失眠流行率状况;2)横断面水平上,调查失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的关系;3)纵向水平上,检验失眠与创伤后应激障碍、抑郁的双向预
技术的创新、资源的合理配置甚至企业的生存发展最终都要靠知识的载体——知识型员工来实现。近年来,知识型员工受到了越来越多的重视,但是在一味增加人力资本投入的同时,更
<正> 精神分裂症至今为止仍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精神科常见病,它和临床各学科之间有密切联系,多种内外科疾病可诱发,易发或加重精神分裂症;反过来,精神分裂症亦可并发或易发某些
美国国土安全部正式发布了《网络安全战略》,将联邦政府赋予其的网络安全职能落在了实处,同时也巩固了其在特朗普政府网络安全架构中的位置。本文从战略文本的具体内容出发,
目的通过观察不同浓度外源性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供体硝普钠(SNP)对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增殖状况及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探讨外源性NO在ADSCs
自主神经系统调节和身体姿态稳定性是影响射箭成绩的主要影响因素。本文对射箭运动员在撒放阶段自主神经系统活动和身体姿态稳定性变化地特征的相关研究进行综述分析,探寻目前
正如约翰·奈斯比特在《亚洲六趋势》预言道:“亚洲必须摸索出一条一方面固守文化传统,另一方面又能适应现代社会的道路——这种矛盾是所有文化都会遇到的挑战。” 回望岁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