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民宿是一种“有温度的住宿,有灵魂的生活体验”,它受到大众旅游新时代众多旅游消费者的青眛,是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的重要住宿产品,已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民宿经营者是民宿的“灵魂”与“核心”,但学术界对其研究却相对滞后。民宿经营者的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均是经营者在民宿经营过程中的重要变量,是影响民宿企业良性发展的重要因素。对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开展系统的、深入的探究有助于抓住民宿业态发展的关键要素,为民宿企业经营管理和民宿业态良性发展提供理论支撑与实践指导。本研究的主旨在于揭示民宿经营者的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与获得感之间的关系机理,研究围绕“是什么——即研究变量概念内涵的界定,识别变量的本质属性”、“为什么——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变量之间存在的中介作用与影响机理的理论分析与研究”和“怎么办——验证研究变量之间的相互关系及中介作用的影响,探究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提升路径”等三个关键问题展开研究,具体的研究过程则按照“问题辨析-文献解析-理论探析-实证分析-策略研析”的逻辑思路进行建构。本研究的主要内容包括:第一,问题辨析(第一章)--绪论与问题提出。在根据需求背景、供给背景、政策背景和理论背景的分析基础上,将民宿经营者作为研究对象,重点关注和研究民宿经营者的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等影响民宿发展的关键因素;第二,文献解析(第二章)--文献回顾与理论基础。搜集并阅读国内外相关研究文献,对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与获得感等相关研究结果进行系统梳理,寻找研究突破口和切入点。回顾并梳理相关基础理论,为本研究的开展奠定理论基础;第三,理论探析(第三、四、五章)。主要分析核心变量的内涵与结构维度,通过对民宿经营者的深度访谈资料和网络辅助资料收集,对民宿经营者的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开展系统的理论研究,探究民宿经营者的经营动机、职业价值观的内涵、结构维度;剖析情感劳动的行为过程、表现形式、产生动因、影响效果;研析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内涵与结构维度及其形成机理;第四,实证分析(第六章)。通过问卷调查获取662份有效样本数据,以此为基础测量民宿经营者的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并检验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对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作用关系和影响机理;第五,策略研析(第七章)。在总结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获得感三个变量的内涵与维度、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对情感劳动和获得感影响作用的基础上,针对性提出民宿经营者如何提供情感劳动和提升获得感的策略,为民宿经营者的管理和民宿业态良性发展提供理论依据与实践指导。本研究的的主要结论包括:(1)职业价值观是民宿经营者的多动机表现:民宿经营者的经营动机可以划分为利益导向动机、生活方式动机和创业发展动机三个类型;经营动机是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的重要表征与反映。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由利益导向型价值观、生活方式型价值观和创业发展型价值观三个维度构成。(2)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涉及多个过程、具有多行为表现、受到多因素作用、会产生多元影响: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可以分为情感劳动的前期、中期和后期三个阶段,分别对应于主客互动仪式中的互动准备、互动进程、互动结果三个互动仪式过程;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分为功能性情感劳动和社交性情感劳动两大类,包括围绕具体服务内容展开的,以及增加沟通联系、提升人际关系的情感表达行为等多种行为表现形式;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的产生是内外部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对顾客会产生“增进信任感”、“提升归属感”、“增强重购意愿”、“促进口碑宣传”等多元影响;(3)民宿经营者获得感具有多维度和双生形成机理:民宿经营获得感包含物质获得感、情感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三个维度;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形成机理存在“外在情境驱动型”的形成机理——“外生机理”和“内在需求自觉型”形成机理——“内生机理”的双生机理的相互作用。(4)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与获得感各维度存在显著的强弱差异,具体表现为生活方式型价值观是民宿经营者的主流价值观、民宿经营者在情感劳动中以深层表达行为为主、民宿经营者获得感以情感获得感居多。(5)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对情感劳动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利益导向型价值观对表面表达行为有正向影响,对自然表达行为和深层表达行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生活方式型价值观对自然表达行为和深层表达行为有正向影响,对表面表达行为有负向影响;创业发展型价值观对自然表达行为和深层表达行为有正向影响,对表面表达行为的正向影响不显著。(6)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对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利益导向型价值观对民宿经营者的物质获得感、情感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均未产生显著的正向影响;生活方式型价值观对物质获得感的影响不显著,对情感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有正向影响;创业发展型价值观对物质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有正向影响,对情感获得感的正向影响不显著。(7)民宿经营者情感劳动对获得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其中,情感劳动的自然表达行为对物质获得感、情感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有正向影响;情感劳动的表面表达行为对物质获得感、情感获得感具有负向影响,对精神获得感影响的负向不显著;情感劳动的深层表达行为对物质获得感的正向影响不显著,对情感获得感和精神获得感有正向影响;(8)情感劳动在职业价值观对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影响过程中起到部分中介作用,即职业价值观可以直接影响民宿经营者获得感,也可以通过影响情感劳动进而影响获得感。情感劳动的中介作用是通过情感劳动的自然表达行为、表面表达行为和深层表达行为三个维度对职业价值观与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作用过程起影响作用的。在上述结论的基础上,本研究提出相应地民宿经营管理建议。首先,经营者个人层面:1)反思并合理调整职业价值观;2)真诚付出,提倡以自然表达和深层表达行为提供情感劳动;3)不同阶段,采取正确、有效地情感劳动方式;4)摆正期望,全面提升多重获得感;5)女性经营者要平衡“业务”与“家务”的关系。其次,行业及政府层面:1)健全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鼓励和支持民宿发展;2)为民宿经营提供资金与金融支持;3)支持成立民宿行业协会。本研究的主要贡献包括:第一,本研究对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进行了深入剖析,阐明了三个核心概念的内涵及其维度,建立了三个核心概念的测度体系;第二,重点聚集于目前研究几近空白的民宿经营者获得感,比较系统、深入地探究了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内涵与结构维度、影响因素与形成机理,拓展并丰富了“获得感”理论的相关研究;第三,本研究探索和验证了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对获得感的影响机制,拓展和深化了民宿经营者理论方面的相关研究;第四,本研究基于民宿经营者职业价值观、情感劳动和获得感等三者之间的作用关系,建构了提升民宿经营者获得感的策略体系,对民宿经营者的高质量发展具有较强的实践指导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