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重庆谈判是抗战结束后中国政治生活的重大事件,在中国现代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并对战后中国的发展产生了重要而深远的影响。本文力图运用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与方法,结合一些新的历史资料,对重庆谈判中国共双方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及其影响进行了初步探讨。 论文共分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主要论述了国民党方面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及其变化。 国民党方面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有一个变化发展的过程。抗战胜利后,国内外人民普遍要求和平,苏美也不赞成中国内战,国民党政府兵力分散,在短期内以军事手段解决中共的条件还不具备。在谈判前及谈判的初期阶段,由于受以上诸种国际国内因素的制约,特别是在得到苏联的支持后,国民党方面自恃能凭借政治优势迫使中共作出让步,对重庆谈判是有一定的“诚意”的,其谈判目标也因此而定得很高,要求把政治与军事问题整个解决。那种根据没有准备谈判方案就认定蒋介石没有谈判“诚意”的传统观点是值得商榷的。但是,在谈判过程中,中共在解放区政权与军队问题上态度坚决,谈判并未如蒋介石所期望的那样进行。这种谈判的艰巨性使蒋介石逐渐对谈判失去了信心,军事行动不断增加。到了谈判后期,蒋介石已完全意识到不可能通过谈判将解放区政权与军队统一起来,同时相当一部分国民党高级官员也对谈判持否定态度。因此,虽然国民党方面最终签订了《双十协定》,但对协定的实施已不抱太大希望,谈判结束后不久便对解放区进行了较大规模的进攻。 第二部分主要论述了共产党方面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及其变化。 中国共产党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也有一个变化的过程,但争取战后和平民主建国始终是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立场。早在中共“七大”上,中共就确立了和平建国的方针,虽然在日本投降时有过犹豫,但在重庆谈判前夕,中共认为在苏美主张中国和平、蒋介石兵力分敞、内部矛盾重重的悄况下,和平朋决囚共争端仍然是有可能的。为了替全国人民谋取和平、争取政治上的主动权,中人最终决定到重庆谈判。在谈判过柠中,中共以自己的实际行动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让步,以真诚的态度谋求囚内的和平。但谈判过程中蒋介石对中共解放区政权与军队的态度强硬,这一度让中共对和平解决国共争端发生动摇,甚至准备结束谈判返回延安。但为了实现和平建国,中共最终没有放弃谈判,而是采取了更加积极的态度来争取和平,一方面继续坚持谈判,同时对国民党对解放区的进攻进行坚决反击,另一方面进行了广泛的统一战线工作,努力与民主力量联合起来迫使国民党作出让步。 第三部分主要论述了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对重庆谈判的影响。 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的认识和态度的变化,对重庆谈判的最终成果以及重庆谈判协定的实施产生了重大的影响。国共双方进一步加深了对对方的了解和认识,这对国共两党都产生了重要影响。对中共来说,重庆谈判不仅是自己和平发展道路和“和平。民主、团结”方针的胜利,为自己赢得了民心,赢得了政治上的主动权,而且使自己获得了合法的地位,赢得了一段和平的时间来巩固、发展和壮大自己,为解放‘戊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而对国民党来说,重庆谈判的结果是令人沮丧的,蒋介石打算整个解决中共问题的设想完全落空,还被迫承认了中共的合法地位。出于国民党方面在形势相当有利的情况下仍遭到失败,于是加快了发动内战的步伐,最终挑起了全面内战。而在重庆谈判中形成的人心向背,则注定了国民党一败涂地,共产党大获全胜。正确认识国共双方对重庆谈判认识和态度的变儿及其影响,要求我们必须正确认识和评价重庆谈判的历史地位。重庆谈判作为战后中国的重大政治事件,把国共两党的合作椎进到了一个崭新的高度,在某种意义上决定了战后中国的政治走向和政治格局,同时也为国共两党关系的发展留下了宝贵的历史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