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研究背景:乳腺癌在女性恶性肿瘤中最为常见。其分子分型和淋巴结转移为公认的预后指标,但目前二者之间的相关性及淋巴结转移在不同分子分型的预后作用各研究之间尚存争议。2011年St.Gallen会议指南定义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患者为高复发风险分组,但对高复发风险患者的现阶段治疗尚未考虑淋巴结状态的影响。目的:研究4个及以上腋窝淋巴结转患者的腋窝淋巴结转移个数与分子分型之间的关系。深入分析乳腺癌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患者的淋巴结转移个数对不同分子分型的预后作用的影响。方法:利用SEER数据库(Surveillance,Epidemiology,and End Results)采用回顾性分析的方法,深入分析从2010年至2012年期间四个及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共6502例女性乳腺癌患者,将患者分为HoR+/HER2-型,HoR+/HER2+型,HoR-/HER2+型以及TNBC型四组。使用SPSS软件(version 25.0)进行数据的计算和分析。分析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差异,并采用卡方检验来检验差异。生存预后使用Kaplan-Meier方法绘制生存曲线行单因素分析,进一步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对患者的预后进行多因素分析,以95%作为可信区间。结果:根据入组标准和排除标准,本研究共纳入乳腺癌患者6502例腋窝淋巴结在pN2及以上分期的患者。4011例HoR+/HER2-型患者(61.7%),962例HoR+/HER2+型患者(14.8%),521例HoR-/HER2+型患者(8.0%),1008例TNBC型患者(15.5%)。淋巴结转移N=4-6枚3221例(49.5%),N=7-9枚1405例(21.6%),N≥10枚1876例(28.9%)。1.分析不同分子分型的临床病理特征发现,HoR-/HER2+及TNBC的患者组织学分级三级的几率更高,而且出现淋巴结转移数≥10个的几率也更高。2.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患者种族、组织学分级、肿块大小、淋巴结数量、分子分型、是否放疗和是否化疗均是影响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乳腺癌的独立预后因素。3.采用Kaplan-Meier法得出不同淋巴结状态的BCSS生存曲线,N≥10组患者预后最差:N=4-6、N=7-9、N≥10三组的3年BCSS分别为88.5%、82.5%和76.9%。(P<0.001)4.采用Kaplan-Meier法得出不同分子分型的BCSS生存曲线,TNBC型预后最差:HoR+/HER2-型,HoR+/HER2+型,HoR-/HER2+型,TNBC型3年BCSS分别为89.4%、89.2%、82.5%、57.3%。但针对4个以上淋巴结转移的入组患者分析,HoR+/HER2-型和HoR+/HER2+型的生存曲线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P=0.576)。5.探讨淋巴结状态在各分子亚型中对乳腺癌BCSS的影响。在HoR+/HER2-型和TNBC型患者中,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患者的预后越差。但在TNBC型患者中,N=7-9组与N≥10组相比预后差异不明显(P=0.07)。对于HER2+患者,无论其HoR状态,其淋巴结状态对预后的影响没有统计学意义。HoR-/HER2+型:N=4-6vs N=7-9 P=0.862;N=4-6 vs N>10 P=0.697;N=7-9 vs N>10P=0.844。HoR+/HER2+型:N=4-6 vs N=7-9 P=0.134;N=4-6 vs N>10 P=0.062;N=7-9 vs N>10 P=0.827。6.在腋窝淋巴结分期pN4-6、pN7-9以及pN≥10三组中,TNBC型预后在三组中均最差(P<0.001)。在pN4-6患者中,HoR+/HER2-和HoR+/HER2+生存曲线存在明显交叉,患者预后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0.279)。结论:1.在入组的患者中,HoR-/HER2+和TNBC分型的乳腺癌患者组织学分级Ⅲ级比例最高。2.在入组的患者中,HoR-/HER2+和TNBC分型的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转移数在10个以上的比例最高。3.对于腋窝淋巴结分期在pN2及以上的患者中随着淋巴结转移个数增多,患者的3年BCSS逐渐下降pN4-6、pN7-9以及pN≥10各组之间有统计学意义。4.对于腋窝淋巴结分期在pN2及以上的患者,TNBC型预后最差。HoR+/HER2-型和HoR+/HER2+型的生存曲线显示没有明显的差异(P=0.576)。5.对于腋窝淋巴结分期在pN2及以上的患者,在不同的分子亚型中,依照淋巴结转移个数进行分层的预后分析显示:在HoR+/HER2-型和TNBC型患者中,随着淋巴结转移数目增加,患者的预后越差。6.对于腋窝淋巴结分期在pN2及以上的患者,在不同的淋巴结分期中,依照分子分型进行分层的预后分析显示:在各个亚组中TNBC的患者预后最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