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自然—卢梭与陶渊明自然观的比较

被引量 : 3次 | 上传用户:chrisevenk
下载到本地 , 更方便阅读
声明 : 本文档内容版权归属内容提供方 , 如果您对本文有版权争议 , 可与客服联系进行内容授权或下架
论文部分内容阅读
让·雅克·卢梭是法国十八世纪的作家,在欧洲文学史上,他第一个大量并且集中地描写了自然风景,展现了人与自然之间的和谐。陶渊明是我国东晋诗人,也是中国最享盛誉的诗人之一,在所有诗人中,无论艺术和心灵,他最接近自然。本论文旨在对比卢梭和陶渊明的自然观,共分为五个部分。第一部分将首先明确西方思想及中国思想中对自然的定义。在西方思想中,自然与人类是对立的,而在中国思想中,自然与人类是和谐统一的。第二部分将通过卢梭和陶渊明的生平及作品来分析二者的自然观。本文分别选取了他们的三篇作品作为分析的对象。关于卢梭,选取的作品分别是《新爱洛伊丝》,《爱弥儿或论教育》及《忏悔录》。至于陶渊明,选取的作品则分别是《归园田居》,《归去来兮辞》和《桃花源记》。文章的第三部分试图找出卢梭和陶渊明自然观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在作品中,他们都热情歌颂了自然美,并且通过与自然美的对照,反衬了现实的黑暗与丑恶。他们都讴歌了自然与人的感应契合,并且他们都推崇作品中的情感的自然流露。但是自然的涵义对于二者来说是不同的,同时,他们隐居后对于社会以及自身的态度,包括他们倡导回归自然的理由也是不一样的。因此,在第四部分,本文致力于分析造成卢梭和陶渊明自然观相同点和不同点的原因,这涉及到以下一些方面:社会历史背景,生活环境,个人经历,传统文化和思想以及当时盛行思想的影响。最后,本文将展现二者的自然观对后世的影响。本论文最终获得以下结论:1.无论中国还是西方,“回归自然”的口号,都蕴含了两种成分:第一,反对、厌恶社会现实,追求精神解放与自由的成分;第二,人们逃避现实,从而想让历史倒退的成分。2.在人类发展史上,任何时代的任何人的人生都不可能是一帆风顺的,当一个社会或者个人碰到难以解决的问题时,人们要么积极努力地改变环境以实现自身的意愿,要么逃避且自我调整,以求得到心灵的解脱和安慰。因此很多人选择了回归自然,自然就像人类的母亲一样。回归自然,即是回归母亲的怀抱,这一点在看待人与自然关系方面也能给予现代社会一些新的启示。人们在向自然索取的同时,也应尊重并保护它,这样才能最终达到人与自然的和谐相处。
其他文献
本文主要针对飞机整流罩防冰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以及在运行过程中出现的典型整流罩防冰系统的故障进行综合分析和采取处理的方法。
目的:研究预后不良的早期霍奇金淋巴瘤(HL)的最佳治疗策略。方法:分析51例预后不良的早期HL单纯放疗(RT)或综合治疗(CMT)后的总生存期(OS)和无病生存期(DFS)。结果:RT组和CMT
本文主要以波音737NG(CFM56-7B)飞机为例,通过对发动机结冰形成原因及危害的介绍,阐述了发动机防冰的重要性,同时对发动机防冰系统的工作原理,相关部件的失效模式做了详细的
本文将以观众的审美方式结合舞蹈演员的亲身体验,从直观视觉感受和音乐情绪的影响来阐述舞蹈中情感的表现方式。情感是人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部分,只要是人就会有情感。
目的:旨在评价电针、西药、电针结合西药三组方法对糖尿病胃轻瘫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标准的90例糖尿病胃轻瘫的病人,采用随机对照的方法,分成电针组(Ⅰ组),西药组(Ⅱ组),电针+
雷达结构设计水平对于实现雷达系统电气性能有着重要的影响,某舰载警戒雷达系统结构复杂,使用条件恶劣,雷达结构工程师在设计工作中必须以规定的结构质量实现雷达系统的刚强
美国的耕地资源总量排全世界第一位,人均占有量更是非常可观。但在大规模的城市化过程中,他们仍然通过一系列有效措施对耕地实施严格保护,因而取得显著成效。在可预见的今后
牡丹(Paeonia suffruticosa)作为中国十大传统名花之一,从唐代开始在园林中大规模应用。本文通过查阅文献,大量搜集与牡丹有关的诗词、传奇笔记、绘画等相关资料,以牡丹在唐朝不同时期分布特征为主线,梳理出牡丹在传统园林应用中的形式,进而探讨牡丹在皇家园林、私家园林和寺观园林中的应用形式。研究主要从两方面开展:一是对牡丹在唐朝的分布情况进行梳理,主要包括唐朝四个不同历史时期观赏牡丹的栽培
《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应让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
三物黄芩颗粒由黄芩、苦参、生地组成,具有清热燥湿、凉血止痒功效,适用于急性湿疹引起的皮肤瘙痒、红斑、丘疹、水疱或伴糜烂渗出及心烦、口渴、舌质红、苔黄腻、尿黄等,属